要聞港聞

補足地價 加快步伐建北都 政府可代收業權

政府優化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以加快新界北收地。 政府優化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以加快新界北收地。
政府優化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以加快新界北收地。
稱有補償 否認罔顧小地主利益
發展局昨日公布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擴展至所有新發展區的安排,擴展區域包括元朗南、新田科技城、新界北新市鎮、牛潭尾、馬草和馬草壟等地,新措施主要優化原址換地的安排,又容許政府協助收回第三方土地後再批予換地申請人整幅用地,但申請人需符合指定條件,包括擁有指定發展用地的九成或以上私人業權及提供政府指定公共設施。發展局發言人否認罔顧小地主利益,強調安排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相信能夠加快發展。
擁發展用地9成業權可提出
現行安排下的原址換地,申請人需要擁有指定住宅用地內不少於4,000平方米的土地,且需要擁有全部私人土地業權。在新修訂安排下,政府會放寬上述準則,容許申請人只需擁有指定發展用地內的九成或以上私人土地業權,即可由政府「入場」收回餘下私人土地業權,申請人繳付十足市值的補地價及提供公共設施即可。
發展局又介紹原地換地新安排,現行安排是換地申請人需向受影響的住戶和商戶等作出補償,該補償須與政府清拆行動下的補償相若。但受影響住戶可能希望接受政府安置,故局方容許合資格住戶在換地申請人和政府提供的補償安置安排之間二選一。至於會否為此加建專用安置屋邨,發言人稱暫時看不到如此大的需求。
被問到新安排會否影響小業主權利,當局否認對小地主不公平,因原先政府已要入場收地,政府有既定金額做補償,而發展商的收購金額則由發展商決定。發言人又稱,政府難以一次過收地再作發展,因達不到加快發展北都的目的,並舉例指以往曾有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的原址換地個案,其中一個個案在2017年申請成功,2022年已建成住宅並入伙,但若由政府收地再發展則需更長時間,不利加速發展。
古洞北原址換地申請 9宗被拒
發言人又稱,新安排已即時生效,惟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厦村以外的新增發展區會再出作業備考處理。目前涉及古洞北/粉嶺北範圍內共有18宗原址換地申請,有9宗不成功;7宗正在處理中;兩宗仍未拒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