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地產泡沫

表面看,中國內地近二、三十年的繁榮,高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來自、也反映在房地產的泡沫。房地產造就龐大的財富,似乎是中國靠房地產而達到小康社會。但是,最近內房企業債務的暴露,顯示出房地產泡沫穿破,它們有幾千億元、萬億元的無法償還債務。內地城市房價大跌,負資產出現,財富效應轉為負面。內房企業的巨債、購房人的房貸債務,頓成中國經濟的大危機。房債與土地收入為主的地方債構成了中國經濟從盛轉衰的危機。政府要縮支出,擴大信貸來救經濟、救市場和受牽連的民眾。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房地產泡沫形成暴利行業,把國家的土地資源商業化、貨幣化。即期投資耗用,也把購房者通過房貸把他們以後長至幾十年的收入提早押在房產,轉化為房企的收入、利潤,也助長了大小房企和相關行業的精英把錢套走,匯出國外,每年萬億元人民幣外逃國外。中國內地資金通過房地產泡沫外流,掏空了根基,製造債務,奢華了上下的消費和貪污。中國內地今天面對的眾多問題,不單止經濟,還有社會、文化等等。來源自二、三十年虛假的房地產泡沫,代價卻由老百姓,包括他們的子女來承擔。而縱使撥亂反正,後遺症仍然嚴重,困擾中國未來的發展。
內地房地產泡沫是改革開放最大的政策失誤。由香港傳入,學香港所致。香港房地產投機是在中英談判結束,英國沒法延續統治才出現。1980年代之前,香港的龐大公屋政策,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控,從來沒有地產泡沫。歷史對比,應可看到開放房地產市場,是英國撤退前的部署,把香港的投資貨幣化地運走,並留下經濟社會政治不穩因素。
若中國當局在當時能學習研究國際上的例子和經驗,倣效新加坡,香港不會在今天遠遠落後於新加坡,也不會把香港房地產製造的泡沫轉移至內地,產生出中國財富大量外逃,泡沫穿破後今天的困境。當時中國不懂資本主義,不懂英國的陰謀操作,盲目樂觀,誇言製造幾個香港,結果是讓香港的大小商人,與內地官員一起,在中國內地製造出比香港更大的泡沫,紛紛獲取暴利外逃。
房地產政策便是最典型的讓少數人暴富起來,然後「夾帶私逃」。中央政府應該吸取教訓,不能繼續被房地產不合理的利益欺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