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商品過度包裝嚴重 政府宣揚環保欠奉

超市的蔬果有不必要包裝。 超市的蔬果有不必要包裝。
超市的蔬果有不必要包裝。
東呼即應訪街頭 市民俱斥毒害地球
剛過去的Boxing day(拆禮物日),相信不少市民都把收到的聖誕禮物拆件。可是貨品的過度包裝與零售商為方便顧客購物而提供的膠袋,兩者俱會造成浪費、衍生環保問題。儘管政府經常強調推動物料回收、循環再造,但成效並不理想,部分市民仍未具備廢料回收的自覺,更遑論如何區分三色回收桶。《東呼即應》團隊早前進行街頭訪問,有市民認為政府與其寓禁於徵,倒不如加強環保教育、培育港人物料重用的意識;亦有環保組織指超市存在貨物過度包裝的情況,呼籲政府正視問題。
指濫用防震袋發泡膠
不少有網購經驗的市民亦發覺到收到的貨品過度包裝,發泡膠盒、紙皮箱及封膠重重包裝,即使到實體商店購物,明明貨品已有包裝,但隨貨品附上的膠袋則極為不環保,對於地球來說簡直是「毒上加毒」。
市民石先生指出,在消費者角度,過度包裝並不受歡迎,他曾有一次最誇張的包裝體驗,是一個箱裏面有很多個膠袋,裏面還有些防震袋、發泡膠等,為使貨物不易損壞,接着又包了很多層,本來那件貨品體積很小,但卻要用很多東西來固定。他認為膠袋和紙袋雖同樣浪費,但後者是有機物,原料是木材,較膠袋環保。
籲先教育推廣後立例
市民陳女士亦相信不採用含塑膠之類的化學物質及成分,對空氣及環境會好一點。對於商家提供膠袋或環保袋,市民徐小姐表示會先留起來,如果日後有機會便拿出來重用,她認為政府應先在教育上推廣環保,再考慮在法例上有甚麼可以做,畢竟培育了環保意識,有關政策便會較為容易推行。
「綠領行動」高級公共事務主任蕭頴妍指網購一件產品,平均都需要使用約兩件多的包裝物料,而最誇張的個案則是一個產品就使用了10多件即棄的包裝,既沒必要亦不環保,事關當中有很多是不必要地使用,且未必與避震或相若的效果有關。而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超市過度包裝的問題嚴重,例如六至七成多的蔬果仍然有包裝,且當中不乏沒有必要的包裝。
她質疑有關做法是為了精美,還是令消費者的觀感更好,她希望政府對於超市或商舖等進口貨品商,在採購時會否考慮沒有過度包裝的產品;而政府又會否考慮立法規管,物流或貨品過度包裝。當然還是建議市民要自備購物袋,才是針對環保的最好解決方法。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