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區淪為垃圾崗 徵費嚇煞小市民
垃圾徵費明年4月1日實施,為了做好分類回收,港府近年在多區廣設回收站「綠在區區」。這個做法本意是好,可惜服務不敷需求,單是今個聖誕節假期,綠在區區因為休館,多個站點被人在門外棄置大量回收物,淪為垃圾崗。短短數日假期已淪落至此,一旦垃圾徵費上路,回收全部要錢,恐怕綠在區區將完全淪陷!
綠在區區在全港多區設有回收便利點,方便市民將可回收物品分類棄置,便利點基本上全年無休,只會在聖誕及農曆新年期間休館數天,館內的回收服務暫停;而休館期間,館外的夜間自助回收處會繼續接收市民回收物,但由於館內職員期間亦休假,館外累積的回收物無人處理。昨日所見,紅磡、長沙灣、筲箕灣等回收點,門外均有垃圾堆積如山,霸佔大半條行人路。回收物大都以垃圾袋包好,但仍夾雜飲品包裝等垃圾,令人慘不忍睹,而深水埗、鰂魚涌亦有小量垃圾被棄在門外。
消息曝光後,有關方面稍後已派員清走街上回收物,但回收點始終沒有開門營業,仍有市民「摸門釘」,只能悻悻然將回收物帶走。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事件反映回收服務未能滿足市民需求,短短數日休館便垃圾堆積,明年4月垃圾徵費實施後,情況肯定更不堪設想,促港府增撥資源,與營辦機構商討延長開放時間及增設社區流動回收站,不可謂沒有道理。
事實上,港府近年推出許多措施,出發點均不俗,可惜閉門造車,實行起來荒腔走板,添煩添亂,綠在區區便是一例。當局在多區設立回收點,未料求過於供,放假即暫停服務,不合時宜,何況小數怕長計,市民必會趁徵費實施前最後數月,盡情棄置垃圾,回收點服務不足,必引發災難後果。再說,當局搞環保一味寓禁於徵,以為收了錢便萬事大吉,偏偏垃圾徵費實施後,最講求其後的回收配套是否到位,如今放幾天假便見真章,顯見配套嚴重不足,弄巧成拙。
必須指出,明年4月1日開始,每家每戶均要使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指定垃圾袋分9種大小,每個袋價錢由0.3元至11元不等。環保署預計3至4人家庭,每日使用一個10公升或15公升的指定袋,即每月垃圾收費開支約30元至50元。這還不止,市民將大型傢俬垃圾送入堆填區,必須貼上11元的指定標籤,方能自行將傢俬垃圾棄置在食環署垃圾站。若不如此,便要僱人清理並按重量收取「入閘費」,每公噸介乎365至395元,意味市民為了垃圾,開支大增。
說到底,減廢為系統工程,除了徵費,更重要是源頭分類、循環再用等。奈何港府思慮不周,有頭冇尾,一味誇大徵費作用,回收配套往往放到最後,結果頭重尾輕,問題並沒有解決。須知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先進地區主要採用焚化方法轉廢為能,本港依然是最古老的堆填了事,即使港府有意興建焚化爐,也是十畫未有一撇。將問題不斷拖延,搞環保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