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稱成效曇花一現 議員唔撐再派錢

政府在過去多年全民派發現金或消費券。 政府在過去多年全民派發現金或消費券。
政府在過去多年全民派發現金或消費券。
財赤逾千億 學者憂老齡化成財政壓力
政府早前調低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不僅本年度財政赤字逾千億元,甚至下年度或繼續見「紅」。有經濟學者預計香港經濟在未來8至10年均會維持緩慢增長,相信整體不會有重大的起色,亦對結構性赤字問題表示擔心,籲審慎考慮是否派錢。政界對「派錢」普遍吹淡風,有議員明言反對「派錢」,相關措施僅用於特殊情況,又認為多輪「派錢」成效也只是「曇花一現」,政府應推出其他措施幫助基層及中產;另有議員則對「派錢」持開放態度,又促政府勿以財赤為由削減扶貧措施。
有經濟學者昨在電台節目中分析,指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安老醫療措施等構成沉重財政壓力,現在的困難較20年前更大,認為政府應該小心理財,要審慎考慮是否「派錢」。該名學者又認為目前國際地緣政治問題尚未化解,預計14至15年後,美國會轉身與中國改善關係。
籲推出長期措施助基層中產
翻查資料政府在過去4年共派逾2,000億元,在2020年向約700萬人,發放一萬元現金,合共710億元;2021年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720萬人受惠,合共360億元;2022年則發放一萬元電子消費券,約660萬人受惠,合共660億元,而在2023年亦向約650萬人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合共約330億元。因應政府宣布不向「永久離港」人士「派錢」,受惠人數近年因而減少。
對於政府應否再派錢,議員江玉歡認為未來亦不應全民派錢,指派錢只是在疫情剛消退時有作用,而且多輪派錢成效也只是「曇花一現」,即使在節日期間派錢亦「無咩太大作用」,形容派錢和香港夜繽紛都僅屬短期措施,在疫後全球都未有再派錢,再派錢是欠缺「長遠目光及計劃」,要求政府推出其他措施幫助基層和中產。
另有議員對派錢持開放態度
零售及批發界議員邵家輝同樣不同意派錢,指資源應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而疫情期間派錢只為特殊情況,目前財赤嚴重,港府應審慎理財,呼籲政府多做特色活動,吸引本地和外地人消費,以此帶動多個行業推動經濟。
具勞工背景的議員林振昇則持「開放態度」,認為派錢與否可交由當局視乎財政狀況而定,指疫情期間政府花費大量公帑,包括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及多輪消費券,他同意未必需要向所有人都派錢,但強調要用於有需要的人身上。他希望政府不要以財赤為借口,減少或停止協助有需要的人士,促請要當局要繼續推出扶貧、託兒政策,把資源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以做到「精準扶貧」。
有學者預計香港經濟在未來8至10年均會維持緩慢增長。有學者預計香港經濟在未來8至10年均會維持緩慢增長。
有學者預計香港經濟在未來8至10年均會維持緩慢增長。
過去4年派發現金或電子消費券開支過去4年派發現金或電子消費券開支
過去4年派發現金或電子消費券開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