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戰爭傷痛

以巴之戰,巴勒斯坦人民死傷人數以十萬計,且還在增加。以色列在哈馬斯10月7日的突襲中,死亡人數約1,000人,而以軍開展對加薩的戰爭,公布的以軍死亡人數只是百多人;一般輿論認為是少報,實際死亡人數可能在1,000人以上,受傷的應有數千人。
二者之數相比,以色列軍民的傷亡,數目比不上巴勒斯坦人。可是戰爭的傷害,不單止在於死亡人數,亦包括受傷人數,也包括死傷者的家人。而戰爭中僥倖不死不傷的,仍然有巨大的心理創傷,可以歷時數年、數十年以至一生。例如美軍參與越戰、阿富汗戰爭等的軍人,沒傷亡回國後也會心理創傷嚴重,自殺和抑鬱致失掉生活與家庭能力者不在少數。
以此推論,加薩、西岸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經歷生死和親人死傷,心理的打擊,當存在於他們的餘生裏,對成長的小孩影響尤大。以色列的軍人家屬,乃至被襲城鎮村莊的平民,也同樣經歷悲苦傷痛的心理歷程,慘酷之情可能比不上巴勒斯坦人,後者受種族歧視壓迫,有幾十年之長,便是不少人的一生;但以色列人的心理創傷,影響仍大。戰爭中,任何涉及的人,不管哪一方,都深受打擊,迴避不了,也同樣地噩夢的烙印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家庭的全部。
無論用任何理由,戰爭不人道,是應盡量迴避的。以巴之戰極殘酷,但不能諉過於哈馬斯,因為是以色列幾十年種族隔離迫害的結果,難道要巴勒斯坦人接受以國種族主義迫害,放棄故土,自我流放?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之下,被壓迫的民族會採流血革命尋求獨立。流血革命,因為帝國主義者、殖民者不會放棄他們奪取的土地,必然用暴力鎮壓反抗者,而巴人只是搶奪回被搶奪的祖先留下的土地。
以色列的特殊性,是它由帝國主義建立起來,用以抑壓中東的原有民族國家,從開始便是代理人。要和平地解決衝突,聯合國的「兩國方案」是政治妥協,卻可避免衝突、避免戰爭。可惜美國不願,以色列不肯,和平方案被棄,反而是以色列擴大殖民,驅逐巴人致產生出加薩之戰。即使如此,以色列還可不用屠殺來解決。以色列之敗,敗在種族主義,敗在迷信武力鎮壓。哈馬斯等是以平民之死傷來抗衡以色列的迫害,以傷害以色列平民來使以色列感受巴勒斯坦人民的歷年痛楚,以此終結戰爭。結局如何,戰爭的傷痛不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