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推動電子政務 提速提效提質
特區政府早於2017年發表首份《智慧城市藍圖》,當時已提出要推動「智慧政府」,但6年來進度相對緩慢,尤其是相對內地一日千里的電子政務建設。香港不少部門及政府服務在疫情爆發前,只肯接受實體申請表格,除了造成市民不便,亦影響了一些良好政策措施的實施成效與效率。
到近年有愈來愈多服務實行電子化,亦推出了不同的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序,但又出現部門各自為政、疏於或難以整合、資料與格式互不相通、資訊保密與保安時有甩漏等問題。有關情況不但令人眼花繚亂,便民變了擾民,還會為網上騙徒製造盜取市民錢財與個人資料的機會。
政府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兩年內將所有政府服務電子化,3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及實現「一網通辦」,並會分批推出100項數字政府項目,運用科技提供更多便民服務。筆者與市民都非常支持,但同時憂慮政府是否講得出做得到和做得好。早前一推出便引發大混亂的「康體通」訂場系統,在區選投票關鍵時「當機」的電子選民登記冊,還有在三隧實施不同時段收費首日便收錯錢的「易通行」繳費系統,都印證了筆者的擔心,削弱市民對相關設施的信心。
同覓地建屋一樣,政府推動電子政務除了提量,還須提速、提效和提質。速度方面,以開發費用高達5億元的「康體通」為例,早於2018年立法會財委會審批有關撥款時,筆者已質疑為何一些更複雜的私人機構電子系統,往往只需一年半載便完成開放,該系統卻需時4年多才能逐步啟用(原定為2022年底),其他多位議員亦有要求當局做好相關的測試及用家教育工作。結果「康體通」遲了近兩年才投入服務,並疑因事前測試不周及部分用家不懂得使用而出事。
提效方面,不少私人機構推行電子化,一方面是為了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減少人手需求和營運成本。但特區政府推行電子化,不僅開發時間長及成本高,亦甚少聽到可為政府節省人手和開支,有時甚至要增加更多不同層級的公務員或外判、合約職位,去監察和營運有關系統。筆者並非要求政府藉電子化來削減公務員編制,但若能騰空部分人手和資源,用於推行更多新服務和優化其他現有服務,將有助政府應對財赤和整體勞動力短缺。
做好資訊保安工作
提質方面,除了要防止系統經常出現錯漏,加強數據互通與個人化服務,更重要是做好資訊保密與保安工作。例如「易通行」收錯錢事件,就懷疑涉及人為干預,如果連隧道指示燈系統也遭人入侵,則可能會引發嚴重交通意外和癱瘓過海交通。選舉事務處的電子系統屢次出事,當局必須徹查是否也涉及惡意的人為干預或故意的「軟對抗」疏忽職守。政府計劃明年立法加強維護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既必要也迫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