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訪華何所圖

美國財長耶倫計劃短期內再度訪華,到底所為何事?表面說法是,尋求加深合作領域並改善溝通機制,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和公平的競爭環境,實際上必定另有所圖,只是不便宣之於口罷了。中國持續拋售美債,目前持倉量已降至逾14年低位,而且勢必還會繼續減持,老美能不着急嗎?美國財政赤字屢創新高,需要靠不斷發債來彌補,偏偏曾經的最大債主中國一直在減持,許多國家的央行也興趣缺缺,導致美債海外需求疲弱,上月30年期債券標售慘淡,長此以往怎麼得了?身為大掌櫃的耶倫不焦慮才怪。
當然,老美向來自視甚高,羞於公開要求中國增持美債,只好旁敲側擊甚至出言恐嚇。耶倫一方面重申不尋求與中國脫鈎,一方面揚言繼續向中國施壓,正是說一套做一套的慣用伎倆。尤其要求中國調整經濟政策,更是充滿傲慢與偏見。為何中國要調整經濟政策?難道必須按照美國的意願才對?
顯而易見,美國確實一直想按照自己的意願指揮中國、改造中國,說白了就是想讓中國停留在製造低端產品的水平,不能沾手中高端產業,尤其不能發展高科技,否則就是挑戰美國霸主地位,就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這正是美國既強調不尋求脫鈎、又不斷加緊施壓的原因所在,也是耶倫等華府高官總是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病根所在。
事實上,每個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利,都有追求富強的自由,美國企圖以遏制打壓別國來維護自身霸權,不僅不得人心,而且注定失敗。特別是面對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美國早已力不從心。過去幾年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美國並沒有達到任何目的,反而加劇本身的通脹和債務危機,並促使中國加快拋售美債的步伐。耶倫是技術型官僚,當然深知箇中利害關係,奈何美國對華政策愈來愈荒腔走板,個別官員根本改變不了任何事情。所以,即使耶倫再度訪華,也只能重彈老調,不會有甚麼新鮮話題,更不會有甚麼具體成果,如果想說服中國增持美債,恐怕是一廂情願。
說到底,中美矛盾千頭萬緒,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一方。如果美國不放棄試圖改變中國的幻想,不調整遏制打壓中國的政策,那麼,耶倫口中的所謂加深合作領域並改善溝通機制,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和公平的競爭環境,都將淪為空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