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營運中支線加建 古洞站善用創科克服挑戰

古洞站工程已於今年9月展開,料於2027年完工。(陳德賢攝) 古洞站工程已於今年9月展開,料於2027年完工。(陳德賢攝)
古洞站工程已於今年9月展開,料於2027年完工。(陳德賢攝)
【本報訊】北部都會區有很多配套工程,其中港鐵古洞站已於今年9月展開,預計2027年完工。港鐵公司指,古洞站是全港首個建於營運中鐵路隧道上的新車站,加上周邊有多個古洞北新發展項目,建造上會引入大量創新科技,以確保順利銜接及整合。包括引入雲端綜合數碼共用平台;在古洞站隧道段安裝超過200個傳感器,實時監測隧道結構,確保落馬洲支線不受工程影響。
港鐵公司項目經理─北環綫(隧道)羅廸高指,古洞站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中部,附近有大量公私營住宅及零售發展項目,屬大多數居民的步行範圍內,設計上要考慮通達性及連通性,並盡量融入當局規劃的市鎮廣場,例如古洞站西出口會接駁街市,南出口則有公共交通交匯處等,故工程之間的協調整合屬一大挑戰。為此,工程團隊採用大量創新科技,例如雲端綜合數碼共用平台,結合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透過3D建築模型,團隊可在設計及施工階段,及早預測問題並商討解決方案。
逾200傳感器 監控隧道結構
另一挑戰是確保營運中的落馬洲支線不受古洞站工程的影響。羅指出,古洞站隧道是一個深入地底20米的箱形結構,上方須有足夠的泥土覆蓋,才可抵銷因地下水而產生的浮力,保持隧道結構穩定。在建造新車站前,要先挖掘及移除覆蓋隧道的泥土,平衡狀態會被打破,故施工期間須同時架設金屬支架,支撐兩側泥土以固定地面;並要調控地下水位及持續監察隧道結構的狀況,確保鐵路運作不受影響。
經過反覆勘探及測試後,工程團隊加設多項保護隧道結構的措施,包括自動地下水壓調節系統,壓力感應器自動感測及控制水壓,並按預設水平自動開關水閘,準確地控制地下水位,另設閉路電視實時監控水位。此外,團隊亦已於約500米長的古洞站隧道段,安裝自動監察系統及超過200個傳感點,實時監測施工期間的隧道結構狀況,精準程度達至微米,相關數據亦會實時送往控制中心,方便人員採取相應行動。
採用預製組件 減少現場工序
至於隧道結構內的工作,需建設全新的月台,包括幕門、機電及信號系統等,相關工序靠近行車位置,需於非行車時間內施工,同時鐵路營運部門亦有日常的維修保養工作,經協商後,工程團隊每星期只分到數晚時間進行工程,扣除開工前後的準備及清場工序,每晚實際工作時間僅兩小時。羅廸高表示,為爭分奪秒完成工程,團隊採用預製組件及裝配式設計(DfMa)和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包站內樓梯結構、天花板組件及月台踏板等,在工廠完成組件預製並運到工地裝嵌,減少現場施工的程序。
根據港鐵規劃,古洞站將會成為轉車站,讓乘客轉乘東鐵綫及北環綫,至於北環綫車站月台的選址如何安排,他表示,北環綫與古洞站屬兩個步伐,古洞站現已開工,北環綫仍在初步設計階段,預計2025年動工,具體內容會適時公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