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建設戰略腹地 凸顯極限思維

日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在當前全球秩序震盪、地緣衝突頻仍、大國博弈膠着、周邊隱患交織的情況下,這一部署就有特殊意義。在「腹地」前面冠之以「戰略」二字,表明其作用不局限於地理、經濟層面,而是牽涉到國家總體的戰略安全。
優化生產應對局勢
「戰略腹地」的概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60、70年代內地大規模的「三線建設」。當時中國面臨着嚴峻的周邊環境,蘇聯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邊境陳兵百萬,越南戰爭升級,台海對峙緊張。出於戰備需要,國家劃分了一二三線。沿海、沿邊省份為一線,中西部內陸省份,包括四川、貴州、甘肅、寧夏、青海、陝西、山西、湖北、湖南,以及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廣西的山區地帶被劃為三線。二者之間則為二線。
在三線地區,國家開展了許多新項目建設,以及重點項目從一線地區遷至三線,包括大型工廠、礦區、鐵路、水電站、科研院所等,尤其以軍工類企業和院校為主。為了戰備安全需要,不少項目遠離大中城市,位於深山之中。如貴州飛機集團(貴州安順)、攀枝花鋼鐵(四川渡口)、東方電氣(四川德陽)、第二汽車(湖北十堰),以及核武器研究機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綿陽)等。三線建設的初衷是為了軍事領域備戰,但客觀上,帶動了內陸腹地開發建設,輻射周邊區域經濟,改善了交通基礎設施,促進城市化發展。不少項目至今仍在發揮重大作用。
如今世界局勢及中國的實力與5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加強戰略腹地建設」與昔日的三線建設在理念上有相通之處。今年6月,中央領導在內蒙古視察時稱:「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正常運行」。這凸顯底線思維與極限思維。領導人7月視察四川時又指:「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今次中央經濟會議將「戰略腹地」列為明年重點任務清單,有着多重意義。從宏觀戰略上說,加強腹地建設,有助夯實戰略縱深,提高應對複雜突發局勢的能力。經濟意義上,這是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舉措。2020年,中央財經委將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列為國家重大戰略,就是進行腹地建設布局之一。前年中國稀土集團組建,成為全球最大稀土企業,總部設在革命老區江西贛州,是目前央企中最為偏遠。這些都可視作加強戰略腹地建設的部署。
可以肯定的是,後續將有更多大型項目投入到內陸腹地,同時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這也是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構建「國內大循環」體系的需要,並為國家提供糧食、能源、礦產、重大製造、交通網絡等方面的戰略安全保障,確保極端情況下經濟能夠可控運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