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樂齡科技基金 議員促設KPI挽公允

人口老化為本港安老服務帶來挑戰。 人口老化為本港安老服務帶來挑戰。
人口老化為本港安老服務帶來挑戰。
業界指評估人士傾向所屬機構
人口老化為本港安老服務帶來挑戰,政府在2014年委託安老事務委員會籌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以加強安老服務的中長遠規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計劃方案的實施跟進事宜,有議員關注當局有否為樂齡科技基金,設長遠績效指標(KPI),當局指未來會思考如何制訂。
議員梁毓偉表示,現時樂齡科技基金已撥款予千多個項目,關注人手及樂齡科技上的應用結合,譬如當局有否設長遠績效指標。
議員陳家珮指出,業界曾反映在排隊輪候時候,曾出現不公情況,譬如作評估的人士會傾向自己所屬的非政府機構。議員鄧家彪則關注評估員工及機構的數目,以及當局日後會否增加評估容量。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樂齡科技項目多涉及復康產品,甚至會涉及系統性操作,如協助扶抱、轉床、定期監察院友服藥,用膳情況等,故根據現時情況,整體來說樂齡科技是可幫輕院舍的人手操作及準確性。至於KPI方面,他指當局會思考如何制訂。
《計劃方案》分3階段
《計劃方案》的籌劃工作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訂定範疇階段」、「制訂建議階段」和「建立共識階段」,而每一階段都包括公眾參與活動,政府原則上同意方案,並已開展跟進工作,制訂落實各項建議的跟進安排。
為更有效區分長者對社區照顧服務和院舍照顧服務的需要,社會福利署自2021年7月起已按照《計劃方案》所載的建議更新統評機制,正申請輪候院舍照顧服務的長者,不論是否正在輪候、使用或已離開社區照顧服務,均可將院舍照顧服務的申請狀況轉為「非活躍個案」。
根據文件,政府指,截至去年12月底,有15,187名長者正在使用普通個案服務,另有4,182名長者正輪候,當局會考慮各區長者的人口變化因素,確保已提供足夠的服務;並正透過不同措施,致力增加福利服務設施,包括在多個政府發展項目預留用地、透過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鼓勵非政府機構提供或增加福利設施等。
另外,社署亦於2017年3月推出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以「錢跟人走」形式,讓長者可彈性自由選擇及轉換該計劃下的安老院。面值會每年調整,現時為每月16,161元,並有8個共同付款級別,透過根據申請人以個人為單位,接受入息及資產經濟狀況審查而定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