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環團種植物供棲息 園區發現蝴蝶蹤迹

富善商場蝴蝶園種植金銀花、吊裙草及四季桔。(鳳園蝴蝶保育區提供) 富善商場蝴蝶園種植金銀花、吊裙草及四季桔。(鳳園蝴蝶保育區提供)
富善商場蝴蝶園種植金銀花、吊裙草及四季桔。(鳳園蝴蝶保育區提供)
學校商場設生態跳島 試驗AI辨認系統
天氣轉冷,斑蝶南下至溫暖地區過冬,有環保團體在30個學校、商場戶外地方建立全港首批認證「蝴蝶園」作生態跳島,種植合適的植物供蝴蝶短暫棲息、補給,並指部分園區已發現蝴蝶蹤迹。他們又試驗AI(人工智能)辨認系統,市民只需影下蝴蝶,便能即時知道品種,期望令普及生態教育及加快相關研究。
本港位於亞熱帶,為華南地區斑蝶的重要棲息地和中途站,尤其冬季天氣轉冷時,大量的斑蝶南下經港遷徙到溫暖的地區過冬,但城市化之下,蝴蝶棲息地變得破碎。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在約20間學校、8個領展商場等地方設立蝴蝶園,種植適合蝴蝶生長和繁殖的植物,例如在大埔富善商場蝴蝶園種植金銀花、吊裙草及四季桔,適合蝴蝶幼蟲寄住及食用。
團體指出,今年先後已在鳳園及其他地點標放超過2,000隻有遷徙習性的斑蝶,其後於不同地點重捕已標記斑蝶,包括金山郊野公園、大欖郊野公園、水浪窩及大埔海濱公園等。而大埔富善商場蝴蝶園亦發現有青斑蝶、藍點紫斑蝶及幻紫斑蝶3種越冬斑蝶的紀錄。
增斑蝶生存率 鼓勵大眾保育
環保協進會行政總監邱榮光表示,蝴蝶園的建立結合「點—線—面」的概念,將不同生態熱「點」結合成「線」,再交織成「面」。蝴蝶園能提供合適的蝴蝶市區落腳點及補給站,連繫破碎的棲息地,形成更廣闊的生態網絡,增加斑蝶的生存率並促進族群的穩定。蝴蝶園同時提供觀賞、教育的機會,鼓勵大眾參與保育行動。
另外,鳳園推出香港首個試驗性人工智能系統,辨認、學習研究及保育蝴蝶,首階段集中於越冬斑蝶的辨認,市民只需拍攝蝴蝶照片,然後上傳至應用程式,程式便會人工智能分析圖像,並通過比對數據辨識蝴蝶。使用者毋須花時間了解各品種蝴蝶的特徵及比對下,便能認識有遷徙習性的斑蝶。團體指應用程式已率先於領展蝴蝶園試用,至今能成功辨識出10種越冬斑蝶,辨識率約70至80%,並期望人工智能不斷學習下,能更精準地辨識蝴蝶,有助加快華南地區斑蝶研究。
邱榮光邱榮光
邱榮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