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推動銀髮經濟 促進長者消費

香港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預期未來人口持續高齡化。根據最新人口推算,長者人數將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20.5%上升至36%,即每三名港人中便有一名長者。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挑戰,當中亦有不少機遇,關鍵是政府和社會如何把握,從觀念和政策上作出調整和改變。
一直以來,政府着重為有照顧需要的長者提供醫療養老服務,財政支出龐大,部分人便將長者視為負擔。近年來,長者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銀髮經濟」一詞應運而生,指的是隨着社會老齡化而產生的專門為銀髮人群消費服務的產業。特區政府見到銀髮一族的發展潛力,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於2024年內成立「銀髮經濟顧問小組」,匯集專家作深入研究,並計劃在一年內提出發展建議。
樂齡科技 商機無限
事實上,不少長者退休後有一定積蓄,休閒時間較多,亦有健康的身體和年輕的心態,在娛樂旅遊、金融服務、保健服務、時尚美容、體育運動等方面都有較大需求。尤其是新一代銀髮族不會只滿足於現有的物質需要,亦與時並進,追求更多精神需求。長者消費能力、消費理念的轉變,為銀髮經濟產業發展帶來無限商機,樂齡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上月在本港舉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吸引超過3.7萬人進場,從衣、食、住、行全面展示樂齡科技如何促進長者的健康與福祉。去年我亦親身參觀及體驗,保健方面的科技可提升長者自理能力,減慢退化速度,亦有不少科技可滿足長者日常休閒娛樂需求。但是,相比日本、新加坡等樂齡科技較普及的國家,香港確實仍有差距,長者對樂齡科技的認識程度及學習意願仍然不高,他們會因不熟悉掌握資訊科技的技能而欠缺數碼自信。不過,數碼鴻溝並非不可跨越,未來高齡人口的學歷會比之前更高,對科技會更易接受,甚至是渴求。香港在樂齡科技上有必要追落後,就此,政府有必要更主動地推廣本港樂齡科技,加大宣傳之餘,亦可透過誘因收窄甚至消除鴻溝,讓樂齡科技更普及。
此外,政府推出第八批銀色債券,長者反應熱烈,認購金額創新高。現時不少中年人和初老長者對金融投資服務有較大需求,希望透過專業理財確保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提高退休後的經濟保障。我建議政府可與受認可的金融公司推出更多針對長者需求的投資產品和服務,並鼓勵業界開發潛力巨大的銀色市場,為長者提供更多合適的理財產品。
香港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當中蘊藏的消費潛力值得發掘。政府和社會要順應時勢發展銀髮經濟,不僅讓長者得到更為妥善的照顧,滿足長者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提高長者生活質量,亦促進本地消費市場和經濟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