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岩石外交轉向竹子外交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越南,與河內政府一致同意要加強兩國關係,不過北京的說法是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越南則是說打造「未來共享共同體」。換言之,中越政府對雙方關係的定位是「一種關係,各自表述」。
越南不跟隨中國的調子,其實是很聰明的做法。美國總統拜登數月前訪問越南,將美越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越南這次若同意與北京共建最高級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即是意味着投向中國陣營,會得罪美國。越南提出比「命運共同體」稍低一級的「未來共享共同體」關係,既可安撫美國,也能獲得北京理解。這個做法恰好也反映出越南的「竹子外交」特色:根底異常堅實,但頂部卻是相當柔軟靈活。
但許多人在讚賞越南做法的同時,卻不知道竹子外交的始祖是泰國。泰國作為東南亞一個小國家,從來沒有被其他國家侵略過,就是因為它一直推行竹子外交,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結果成為各國之間的緩衝國,保持了獨立和國家的主權。
和泰國順勢而為的竹子外交相比,越南早些年是實施「岩石外交」,成為東南亞最強硬的國家之一。在涉及重要原則的議題上,河內政府經常像一塊堅硬的岩石,幾無妥協的餘地,最後反而不利自己。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於是在2016年首次提出竹子外交,在大國之間找尋平衡,為越南謀求最大的利益。
隨着美國將外交重心轉向亞洲,近年東南亞已被推上風口浪尖,既要經營好與美國的關係,又要和毗鄰的中國保持友好,處於非常微妙的位置。越南從岩石外交轉向竹子外交,在中美競爭中靈巧走動,頗值得東南亞其他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借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