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蹉跎淘汰燃油商用車 空談2050年零碳排

【本報訊】政府早前表明會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運輸類碳排放佔總碳排近兩成,因此控制運輸類碳排放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之一。有政策研究所發現,雖然到2030年後,私家車、的士及巴士會因陸續轉用電力或氫燃料電池,令碳排放量會持續下降,但中型及輕型貨車排放量卻不跌反升,到了2040年後更超越私家車,分別成為最高排放量首兩位車種。該研究所批評政府至今未有落實措施以加速淘汰燃油商用車輛,導致2050年陸路交通未能達到零碳排放。
中型貨車碳排 17年後超越私家車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政府會在2025年公布推動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的路線圖,將訂立停止新登記燃油商用車的年份,以及建設相關配套設施的計劃,從而達到2050年零排放目標,而隨着電動車技術日趨成熟及充電設施市場化,過去幾年電動輕型貨車使用率顯著增加,由2019年116輛增加至今年471輛。當局又指目前市場上有最少8款客貨車類的電動輕型貨車,平均售價以及中位數售價約40萬元,而柴油貨車平均則售31萬至34萬元,與電動輕型貨車售價相差6萬元左右,因此當局認為電動輕型貨車已具價格競爭力。
思匯政策研究所上月發表《香港交通凈零排放路線圖研究報告》,指據2019年環保署數據,各種車輛之中,以私家車碳排放最多,佔全港約4.5%,其次是中型貨車(3.2%)、輕型貨車及專營巴士(2%)、的士(1.9%)、重型貨車(0.8%)。報告以數學模型推算碳排放走勢,發現整體「運輸」(包括車輛、船舶及航空)的排放量於2024年達高峰,全年排放量約655.7萬公噸,之後逐步下降,當中私家車、的士及專營巴士到2050年會降至零碳排放,但中型貨車碳排放量不跌反升,到2040年後會超越私家車,成為排放量首位,第二位是輕型貨車。
該研究所推算,在2050年雖然全港整體車輛以有逾八成以電動車為主,但仍有逾一成為柴油車,未能達到淨零排放。而目前各類車種之中,只有私家車的電動化比率較高,約佔整體私家車10%,然而其他車輛大部分電動化比例均不足1%;電動輕型、中型及重型貨車佔同車種比例分別為0.6%、0.009%及0.01%。該研究所促政府透過調整各類車輛的燃料比例,例如輕型貨車及中型貨車分別有80%及60%轉為電動車,餘下是氫燃料電車;60%專營及非專營巴士轉用電動車,40%轉用氫燃料電池車,令香港在2050年,大部分車輛都可以為電動車,柴油車全數被淘汰,氫燃料電池車佔整體約5%,整體車輛碳排放可達淨零排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