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致癌臘腸斥市面 把關粗疏食不安

香港食不安心早已不是新聞,消委會又揭發秋冬常食的臘腸含有致癌物。該會化驗市面30款臘腸,結果發現6款檢出禁用或致癌染色料,兩款塑化劑超標,全部臘腸樣本高鈉,幾乎全部高脂。既然連臘腸都有問題,臘鴨、臘肉豈能例外?食安中心一味例牌表示恒常抽驗全部合格,例牌當消委會的抽查結果耳邊風,香港淪為毒食天堂,絕非無因。
消委會在市面選購30款臘腸樣本,其中20款聲稱來自香港或內地,部分則聲稱來自新加坡及加拿大。發現其中6款非預先包裝樣本中,檢出本港食物禁用染色料,包括能令臘腸呈紅色、會產生代謝物苯胺的「紅2G」和「若丹明B」。歐洲食物安全局早於2007年已指出苯胺具基因毒性,不能排除會導致人類患癌,同年起禁止在食物中使用,本港亦在翌年底跟隨規定。至於若丹明B則呈亮紅色,可令人出現惡心、嘔吐和尿液變紅等徵狀,本港亦禁止用於食物中。這還不止,兩個臘腸樣本還驗出塑化劑,高於食安中心規定的每公斤0.3毫克行動水平。這樣的化驗結果,不是證明食安中心失職是甚麼?
儘管今個冬季異常溫暖,但臘腸、臘味、臘鴨向來是煲仔飯常用用料,深受市民歡迎,偏偏這些尋常食品含有種種致癌物,市民隨時毒從口入,負責把關的食安中心做過甚麼?連臘腸都出問題,其他臘製食品肯定不能幸免。要不是消委會主動化驗,靠食安中心敷衍抽查,有可能揪出問題嗎?
不出所料,食安中心又跟消委會唱反調。中心表示,跟進樣本的檢測結果合格,全部符合法例要求;過去3年抽取超過290個臘腸樣本作化學檢測,亦全部通過檢測。消委會則打圓場,指各個批次的品質有異,因此檢測結果不同,呼籲商家監控產品質素,確保消費者健康。事實上,本報今年初亦分別從大埔、粉嶺及旺角的街邊檔或街市,購入臘腸和膶腸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全部6個樣本的重金屬均嚴重超標。其中一個膶腸更被測出水銀超標逾300倍,亦有臘腸樣本被測出鉛含量超標逾78倍,令人咋舌。連本報都輕易發現有毒食品,偏偏食安中心如老僧入定,毫無知覺,堪稱咄咄怪事。
食安中心於2006年成立,首長為「食物安全專員」,邀請大量醫生、學者、教授擔任委員,擺出對公眾健康負責任狀,但事與願違。這些年來,本港食安事故層出不窮,蘇丹紅鴨蛋、山東龍口毒粉絲、上海過期爛肉、哮喘豬肉、三聚氰胺毒奶粉、甲胺磷菜、重金屬大米、孔雀石綠水產、塑化劑飲料、坑渠油等等,每次內地、台灣乃至全世界發生食安問題,香港都會中招,港人都會受害。
事實擺在眼前,消委會以至傳媒把關更加可靠。不管輿論如何鞭策,食不安心事件依然層出不窮,食安中心失職塞責,但官僚繼續好官我自為之。美食天堂名不副實,市民連食個煲仔飯都會出事,活得毫無安全感,遑論幸福感,港府豈能聽之任之、置若罔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