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漁農業發展藍圖 推都市農業先導

【本報訊】港府計劃推動「都市農業」。環境及生態局昨日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宣布優先推出都市農業先導計劃,計劃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推行現代化都市農業試驗項目,預計2024年試業,目標在15年內把都市農場融入新發展市鎮和社區,蔬菜產量佔本地生產總值不少於一成。藍圖又建議藉着投放人工漁礁及增殖放流、設立具規模的魚類養殖區等,目標在10年內增加高價值魚獲。
馬鞍山作試點 為期5年
當局計劃在新發展區的規劃階段引入都市農業元素,善用北部都會區及其他新發展區的都市空間如公園和戶外公共休憩場地,以及在政府建築物的天台或平台,設立現代化的商業作物農場。漁護署署長梁肇輝指,本港土地資源珍貴,當局除保護優質農地,在新市鎮發展引入都市農場,便可在不佔用市區額外土地的同時,增加農業生產。
其中,馬鞍山西沙路花園會先作為都市農業的試驗項目,為期5年。項目會為居民供應農產品,並同時提供優質的綠化景觀和場所,可作休閒觀光和進行公眾教育、農業推廣活動。環境局亦計劃在合適的公眾街市天台,設置現代化水耕農場暨攤檔,引入「現耕現賣」概念,首個水耕農場暨攤檔會設於興建中的天水圍公眾街市,預計於2027年營運。
塘魚養殖方面,局方在擬建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推行高密度、高科技和高產量的養殖操作,透過發展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在10年內開展結合自然保育與塘魚養殖概念的生態養殖或現代化高密度養殖模式。當局目標在10年內增加高價值魚獲,以及在5年內增加本地養殖海魚年產量至1,200公噸,15年內再增加至約6,000公噸,總產值提升至現時的10倍,務求令本地水域捕撈漁業得以長期持續,同時為社會提供穩定和優質的海魚供應。大埔區議員陳博智指,過往漁農界未必有機會與地區持份者面對面溝通,導致在區內申請增建漁農設施時,雙方或因互不了解而有疑慮,期望日後可在區議會將把握機會交流想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