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打擊網絡詐騙 制訂針對法律

近年香港網絡騙案氾濫成災,騙徒招數層出不窮,包括網絡釣魚、求職騙案、網上情緣、投資騙案,乃至賣狗肉案等,市民防不勝防。其中一個令人擔心的騙案手法是俗稱「毒App」的惡意木馬程式,騙徒透過廣告或使用白撞WhatsApp資訊,將惡意程式包裝為購物優惠去誘騙市民下載並輸入銀行戶口等個人資料,黑客甚至可以利用操作權限遙距操控手機,偷取用戶資料。
雖然執法部門推出多項措施打擊,如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推出「防騙視伏器」等,惟騙案數字仍然節節上升。過去3年香港網絡詐騙案件數字不斷攀升,從2020年的一萬多宗上升至2021年接近1.4萬宗,到2022年更增至接近兩萬宗。
騙徒手法花樣翻新,例如以新興的加密貨幣為餌設局行騙,除了JPEX之外,早前又有另一個平台HOUNAX被踢爆為詐騙平台,騙徒自稱投資專家,將事主加入聊天群組,分析投資市況,再引誘事主於HOUNAX平台投資虛擬貨幣。受害人數達百多人,涉款逾億元,單一損失1.2萬元至1,000萬元。
加強宣傳 慎防受騙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近期愈來愈普及,騙徒也將其用作行騙手段。最近,有網絡詐騙犯利用深度偽造技術,冒充詐騙對象的親朋好友。騙徒單憑一張受害人的正面相片,已可透過AI技術製成影片,假冒受害人親友與其對話,這些「虛擬人」的容貌、聲音、語言表達非常逼真,詐騙對象真假難辨,最終成為騙徒的犧牲品。
事實上,世界各地執法部門也面對相似情況,因此多地政府皆透過修訂法例,以加強打擊網絡詐騙。英國政府與微軟、Google、亞馬遜等11家世界級科技公司簽署協議,以加強行動打擊網絡詐欺行為;新加坡警方與電訊公司合作,阻斷懷疑涉及詐騙的手機號碼。截至今年上半年,超過3,700個這類號碼已經被警方舉報並終止,電訊公司同期也遮罩了大約180萬個可疑的詐騙電話;新加坡政府今年亦通過了《網絡犯罪危害法令》,可以發布指令要求網上平台限制懷疑詐騙的帳戶、禁止疑似詐騙貼文,亦可以指令移除可疑的應用程式。
網絡詐騙腐蝕人們的信任關係,並在防範詐騙過程中提高了交易成本,從而拖慢智慧香港的發展進程。為了避免陷入這個惡性循環,香港應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打擊網絡詐騙,包括制訂具針對性的法例,以更有效打擊網上及電話騙案,同時提高罰則以加強阻嚇力,並立法打擊虛假資訊,執法部門亦應加強執法行動和增加情報交流的人手和資源。此外,政府亦需加強更具針對性的宣傳措施,尤其針對較易受騙和高風險群組進行外展宣傳工作,並善用科技,如通過開發更多防騙過濾程式及提供多管道的騙案舉報服務,增強公眾的防騙能力,杜絕網絡詐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