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取締劏房交行貨 與鼠同眠添折磨

May(右)一家三口居於110呎劏房,月租及水電煤費用達7,000元。 May(右)一家三口居於110呎劏房,月租及水電煤費用達7,000元。
May(右)一家三口居於110呎劏房,月租及水電煤費用達7,000元。
東呼即應 深水埗走訪 3口家吐苦況
住屋問題一直困擾不少港人,公屋輪候遙遙無期,基層家庭又難捱私樓貴租,只能蝸居劣質劏房。《東呼即應》走訪深水埗劏房戶,一家3口住在僅得110平方呎單位,每月租金及水電煤費卻高達7,000元。屋中物品堆積如山,住戶想轉身都難,夫婦因住屋問題頻生爭執,亦擔心影響9歲女兒成長,希望能盡快上樓。議員指出,全港約11萬間劏房,其中約有兩至3萬個劣質劏房,促當局逐漸安置或遷移劏房戶。
港府近日公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用10個月時間深入調查,包括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並取締劣質劏房。不過有團體批評,當局成立新工作組,反映以往的工作小組無功而還,屬「交功課」心態,對根治整體劏房問題效用不大。
議員鄭泳舜日前偕同《東呼即應》記者,探訪居於深水埗區110呎劏房戶的May一家3口。May表示,單位每月支付的租金及水電煤等費用達7,000元,差不多是全家收入的一半,但3人同枱共餐也有難度,晚上休息時更要躋身一張「碌架床」。她稱,丈夫睡上格床,她和女兒睡下格床,丈夫睡時鼻鼾聲大,令她難以入睡。
痛心女兒欠空間學習玩耍
而May的女兒現年9歲,隨着女兒長大,需要用的物品愈來愈多,亦令家中空間愈來愈細,夫婦為狹窄家居經常爭吵。而最令她痛心的是,女兒的童年就像被住處限制而剝削。女兒表示,家裏空間狹小,不夠地方做功課,更遑論請朋友仔到家中玩,身在蝸居亦難言消遣。
家中擠迫之餘,亦經常沒有新鮮空氣流通,雖然屋內有窗,但因樓下是食肆,開窗等於吸油煙。May憶述有一段時間更有老鼠入屋,藏身天花板,她和女兒都聽到老鼠吱吱聲,但卻束手無策。她又指,單位隔音很差,隔壁聲音都能聽到,導致她和女兒長期睡眠不足。
May一家現時輪候公屋3年多,曾考慮搬到過渡性房屋,但選址太遠,交通不便,女兒亦無法即時找到學校。May慨嘆,女兒常問何時可「上樓」住公屋,但無奈輪候遙遙無期,她實在無法回答女兒的問題。
鄭泳舜表示,本港公屋供應不足、「上樓」時間長,導致劏房有價有市,近年劏房數目不斷上升,加上由於劏房無一定規管,結果部分業主將單位愈間愈細,衍生更多消防、安全等隱患。他指出,本港現時大概有11萬多間劏房,從他過去經驗估計,當中劣質劏房佔兩至三成,即大概有兩萬至3萬個劣質劏房。他認為,如果劏房在僭建的地方或劣質工廈內,均有一定消防危險;另外,人均居住面積太小,即所謂「棺材房」、「樹窿房」等,均不太適宜居住,這些都是劣質劏房。
議員促畫時間線安置遷移
政府近期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將制訂最低標準並取締劣質劏房,但本身居住在劣質劏房的市民多不勝數,他們又何去何從?鄭泳舜認為,當局可以畫一條時間線,列出未來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的大概供應數目,若當局決定取締某數量劣質劏房,則列出取締數目,從而作一個逐漸安置或者遷移。
解決劏房問題,安置是最大關卡,而縮短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就是令劏房市民加速上樓、脫離水深火熱的最好辦法。可惜公屋一戶難求,截至今年9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6年,較上一季度上升0.3年,政府亦預示在明年上半年,輪候時間有機會上升。
不僅如此,港府縱使推出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但公屋亂象仍然頻生。當局早前向傳媒表示,在抽查工作中,初步發現約59個家庭,現時擁有香港住宅物業,佔比達0.2%;東方傳媒機構今年6月更曾報道,有不法分子公然於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租公屋或未補地價居屋,劏房戶為何要苦等無期,原因不言而喻。
住屋問題一直是每屆政府關注的重點之一,香港一直面對地小人多、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不少港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局雖說會盡快解決、改善有關問題,但又有否好好聽過一群生活在社會角落的基層市民之心聲呢?
香港一直面對地小人多、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香港一直面對地小人多、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
香港一直面對地小人多、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