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股齊插無力挽 香江經濟暮沉沉
2023年將盡,本港經濟依然欲振乏力。恒指上周再創去年11月以來低位,一度低見16,157點;與此同時,樓市下行已成定局,即使「減辣」也無濟於事。港府印花稅收入大減,財赤勢必進一步惡化。過去香港全賴地產和金融兩大支柱帶來好日子,可如今這兩條支柱相繼失守,好日子不再,未來何去何從?
儘管《施政報告》提出為樓市減辣,但出招猶豫不決,「唔湯唔水」,對刺激入市的效果近乎零。財爺陳茂波不得不承認,港府雖然在10月底調整樓市需求管理措施,但市場成交只是略有回升,整體仍低於上半年平均水平,樓價繼續偏軟。而今年地價收入亦比原本預測少,惟他強調現時樓市正在有秩序調整,令賣地市場更審慎屬自然現象,相信有關情況只屬短暫云云,真不知是哪裏來的自信。
眾所周知,印花稅與地價收入同屬港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總預算13.2%。但土地註冊處截至11月的成交數字顯示,該月成交僅有3,532宗,下半年樓宇買賣合約數目均較前兩年大跌,今年6月的按年跌幅更達24%,跌跌不休。賣地成績更是慘不忍睹,今年共有6幅地皮流標,是本港土地供應史上,出現最多流標的一年。原先2023至24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目標約850億元,現僅售出兩幅地皮,只有約71億元收入,加上之前補地價收入約50億元,總收入合共約121億元,僅佔全年賣地目標14%,令人咋舌。
雪上加霜的是,庫房收入大跌的同時,財赤正在大幅增加。政府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的2023至24財政年度首6個月財務狀況,期內整體開支為3,556億元,收入為1,313億元。計入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發行的綠色債券獲得466億元收入後,期內累計赤字為1,777億元。港府發債板斧盡出都一樣入不敷支,來年經濟恐更令人悲觀。更不必說,恒指連跌4年,日均成交額比5年平均值大跌14%,新股市場為2001年來最低迷。新股數目大減,今年已有30家本地證券商結束營業,簡直是悽悽慘慘戚戚。
事實上,目前本港面對的情況非常不妙,首先是息口高企,供樓成本大增,往往令置業人士卻步;然後是移民潮無休無止,帶走本港大量人才與資金;三來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少子化,別說沒有人口紅利這回事,競爭力、消費力跌跌不休才是最大問題。何況國際局勢風高浪急,中國面對西方圍堵,難以兼顧香港太多事務。港府還一味指望「阿爺」打救,顯然是不切實際。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高官完全拿不出振興經濟的辦法,只能繼續拿「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望梅止渴。說到底,與其望天打卦,將樓股插水簡單地歸咎於外圍因素,根本沒有意義,倒不如立即撤銷各項樓市辣招。現在不只炒家或投資者絕迹,連真正用家也不敢入市,還不撤辣更待何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