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中港同被降級 經濟風雨飄搖

評級機構穆迪繼下調中國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後,再把中國主權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為逾7年以來首次。香港命運也相同,穆迪日前同樣將香港信用評級由「穩定」降至「負面」。西方一直唱衰中國經濟,香港同氣連枝,自然也不能幸免,但若不因人廢言,本港經濟下行,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港府早前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2%,比年初估算的3.5%至5.5%低得多,已知情況不妙。事實上,香港過去的好日子,全靠金融和地產兩大支柱支撐,但這兩大支柱現在全部失守。港股狂跌,連17,000點都難守得住;樓市同樣插水,一手盤割價促銷,二手樓幾近冰封,賣地頻頻流標,整個市場瀰漫悲觀情緒。內地亦面對外部需求疲弱、內部房地產泡沫及地方債務危機等問題,港府過去慣了指望阿爺打救,現在這支歌仔已無法唱得響。
老實說,香港目前情況充滿不穩定性,同時看不見利好因素刺激經濟發展,就連內地旅客來港,使錢也不如過往疏爽。港府至今仍在小修小補,樓市撤辣固然不徹底,推動消費更是無招,一味搞「夜市」,搞完「夜繽紛」又搞廟街。搞夜市不是不好,肯做總比不做好,但對刺激消費究竟有多大作用,港府有沒有數據統計,至今隻字不提。做任何事都應擬定時間表和目標,例如投入多少資金搞夜市,將帶來多少人流和消費等,否則只是「盲搞」,意義不大。
雪上加霜的是,股市表現慘不忍睹,總市值較2021年中期最高峰暴跌三分之一以上,蒸發逾20萬億元,上半年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額跌出全球前3名,掉到第6,為有史以來最差。儘管《施政報告》提出將股票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但為時已晚,市場表明吸引力不大。
樓股雙失 肥水外流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有意見認為香港近年太偏重國安議題,令從商者感到壓力,希望政治上「減辣」。這某程度上是實情,儘管港府不承認,甚至表明「政治減辣好危險」,但香港一直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吸引四方資金流入,不幸地爆發黑暴,反映過分自由出了狀況,收緊政策確保國家安全,絕對無可厚非。但現在事過境遷,由亂入治,由治及興,作為執政者,需要有平衡的手段,不能過分側重某一方。否則外資憂慮日深,肥水流向新加坡,便是必然結果。
現在最令人頭痛的是,香港經濟增長根本見不到立足點,港府無法提出增加收入的方法,外界亦不清楚香港的定位,究竟是繼續做國際金融中心,還是要全面發展創科,有何實質政策可讓市民參與甚至獲利,統統付之闕如。何況現屆政府做事完全近乎沒有時間表,一味吹噓北部都會區將來如何如何,明日大嶼未來怎樣怎樣,但時間表在哪兒?涸轍之鮒能等到西江水引來嗎?香港風雨飄搖,何去何從,令人困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