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多疫拍門遲鈍港官 專家:嚴查發燒旅客不容緩

本港安老院舍水準良莠不齊。 本港安老院舍水準良莠不齊。
本港安老院舍水準良莠不齊。
倡增公院隔離設施 重訂院舍硬件標準
入冬之後,流感、新冠及內地流行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正在衝擊本港公共衞生防線,鄰近本港的台灣及澳門近日已先後出招防堵病源,但特區政府至今仍無行動,兩名議員昨日致函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要求當局交代應對新一波疫症的細節。多名傳染學專家則撰文建議當局以「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的態度,從6方面如加強邊境篩查、加快檢測力及升級公院設施等應對,強調只要本港在軟件、硬件甚至心態上建立足夠抗疫韌性,即使大疫症再臨,市民亦可生活如常。
港府於3月起全面撤銷「口罩令」,今冬是港人拋下口罩後迎來的首個冬季及其流感高峰期,近日適逢內地肺炎支原體感染爆發,本港已有前線醫生發出疫症重臨的警告。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在實驗室樣本錄得的流感病毒感染百分比已連續兩周上升,截至本月2日的第48周比率為4.52%,較前一周的3.92%上升0.6個百分點。中心指,在第48周收集了7,250個呼吸道樣本中,有328個樣本(4.52%)證實感染甲型或乙型季節性流感病毒,不過,至今流感病毒感染率仍低於9.21%的基線水平。
議員葛珮帆及梁熙促港府交代防範冬季傳染病的方法。他們指,隨着氣溫下降及年底假期來臨,市民多了參加室內聚會,甚至可能去外地旅遊,預計上呼吸道感染會大增。澳門近日已要求進入及逗留於長者或康復院舍等設施的訪客和員工,須全程戴外科口罩,只可在飲食及其他必須情況下才可暫時脫下,質問港府有何措施應對本港上呼吸道感染個案增加和紓緩醫療壓力,會否考慮研究跟隨澳門的做法。
另一邊廂,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及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4名專家,則於本地報章撰文指出,形容另一次大疫症「或10年、或明年、或明天」來襲,建議即時開始外防輸入措施,即使非疫情時,亦應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入境旅客,在邊境口岸用鼻咽拭子篩檢發燒旅客,以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multiplex PCR),檢測常見呼吸道病原體,並從6方面將防疫措施常規化(見表)。
焦點查核疫區入境人士
4名學者指,建議邊境篩查機制後,有需要時本港可隨時擴展焦點查核來自疑似爆疫地的入境者,特別是非洲和中東等經常出現伊波拉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的爆發熱點。文章又提到,公立醫院長期人手不足、欠缺床位,尤其是隔離設施不足,應先從硬件設施着手,改善公院防疫應變能力,包括病房應盡量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增加鮮風供應及通風換氣率,並增加床位距離,讓病人有更多活動空間,減少院內擠迫情況,防止或者減少院內感染。
袁國勇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亦表示,疫情期間,本港私家醫院要將有高感染風險的洗腎及洗血病人轉到公院,加重公院壓力,情況並不理想,認為私院應利用盈利改善感染控制硬件,包括設置負氣壓病房及前室等,一旦遇上疫情,私院超過5,000多張病床部分可轉為負壓隔離病床,短時間提供緩衝空間,免公營醫療系統崩潰。
改善舊樓排污天井設計
文章又促請當局正視去年第5波疫情期間安老院舍成爆疫重災區,本港安老院舍水準良莠不齊,環境擠迫,若只作小修小補,疫症重臨時慘劇必然重現,建議適當投資及重新整合護老服務,包括研究淘汰舊式安老院,重新訂立符合感染控制的硬件標準,以及研究興建大型一站式安老城,讓安老服務提供者營運,並設駐場醫護及醫療設施。學者亦建議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以及改善舊樓排污水管和天井設計,減少垂直傳播機會。
4名港大學者撰文建議提升本港抗疫韌性,包括改善公院硬件。4名港大學者撰文建議提升本港抗疫韌性,包括改善公院硬件。
4名港大學者撰文建議提升本港抗疫韌性,包括改善公院硬件。
專家倡港府設邊境篩查機制。專家倡港府設邊境篩查機制。
專家倡港府設邊境篩查機制。
專家建議防疫措施專家建議防疫措施
專家建議防疫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