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經濟不景

太太的學生在上海工作多年,在銀行界任職,酬津俱佳,一直以來生活美滿,也努力求上進。可是最近,工資與津貼都減少,當地就業形勢欠佳,大學生找工作困難。他感到失望悲觀,問我情況會怎樣演變。
他的情況在內地大城市似成普遍現象,薪津獎金減少,生活條件被迫調整。他們尚好,在大銀行工作無被裁員失業之憂。但收入由增轉減,房貸負擔不減。即如上海這樣首善之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能更劣。
中國經濟增長率每年4%到5%,在國際上已是不錯,反映經濟實質並不太壞,各地有差別。北上廣深也不盡相同,主要是它們受房地產泡沫穿破和歐美市場轉變的影響程度不同。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房地產投機發展特別興盛,這兩方面的不景必然對上海有更大的打擊。
這幾十年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逐步成泡沫,且在全國擴散。即使經濟不發達區,缺乏資源與經濟競爭力的地區,仍可在房地產商、地方政府和媒體的吹捧、社會中產階級的趨附下,價格飛升,全國一片地產熱潮。數十萬億元的資產交易便支配着中國中央到地方的經濟,股市和眾多相關的金融、服務業乘勢而興。中國至少在城鎮地區全面的房地產商品價值化和投機化,脫離社會實際需求,成為投資工具。
樓價的急漲,樓盤的急增加建,建構成龐大的財富和財富效益,連帶在金融市場上的槓桿化,在中國經濟佔了頗大的比例。近年來由此支撐着內地的投資、消費、生產。惟一旦泡沫穿破,中國的樓宇供應失去了投資工具的作用,供應超出需求,因而樓價虛升的財富消失,現實經濟的建築生產也頓失支持,中國經濟便被迫進行調整。
現時的不景氣,很簡單地是房地產泡沫穿破後的調整。中國的成功之處,是房地產的泡沫與金融泡沫並未顛覆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仍強。人民幣也沒有如日圓當年的升值,泡沫穿破的打擊仍可控制。不過,調整的過程不短且痛苦。從中國近月的消費來看,中國人民還是能迅速適應,一方面減緩消費,另一方面努力工作。只要中央政府稍放貨幣,不濫救房地產企業,也順勢整頓地方經濟和有問題的公私企業,把今次的危機轉為機會,在調整期保持5%的年增長率,調整期後,中國經濟將更有發展動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