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三色桶 回收不得其法 垃圾胡亂混雜

政府宣傳配套敷衍,市民回收意識不足,甚至不知三色回收桶如何分類。 政府宣傳配套敷衍,市民回收意識不足,甚至不知三色回收桶如何分類。
政府宣傳配套敷衍,市民回收意識不足,甚至不知三色回收桶如何分類。
從宣傳教育着手 東呼即應倡借鑑澳洲
政府對於垃圾分類不得其法,市面的三色回收桶分類收集廢紙、膠樽、鋁罐,惟各類垃圾最終被胡亂堆棄。政府宣傳配套敷衍,令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加上當局對回收承辦商監管不力,不少回收物被直送堆填區。反觀外國政府宣傳教育做得好,例如澳洲回收箱亦分3種顏色,但覆蓋範圍仔細,值得港府借鑑。
監管不力 承辦商直送堆填
早前有政黨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四成市民每天也有用即棄塑膠,但也有超過四成人過去一個月沒使用過回收設施,原因主要是回收後回贈不吸引、回收地點不方便、回收設施不足等。市民回收意識不足,與政府宣傳配套敷衍大有關係;加上當局對回收承辦商監管不力,每每看到有工人隨便將回收桶裏的垃圾,打包直送堆填區。
根據2020年本港傳媒報道,追蹤14個屋苑的回收膠樽,最終有9個樣本原來被當作垃圾送往堆填,最諷刺是當中7個屋苑都曾獲環保署「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獎項。當局會在明年4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能否減少本港垃圾堆填量成效未知,但更能治本的垃圾分類及回收政策,已推行逾20年,本港固體廢物回收率卻竟是連年下跌。
除了顏色分類,垃圾回收的更大問題,是市民仍然不太清楚究竟甚麼是「可回收」、甚麼是「不可回收」,各種垃圾胡亂堆棄。而本港逾九成紙料和塑膠回收物料,都會出口至內地,但內地當局現已收緊進口回收物料的要求,包括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生活來源廢塑料、回收物料中的雜質不能超過0.5%,所以港人必須先加強廢紙和廢膠的源頭分類,做好乾淨回收,才能符合相關標準。
新款垃圾桶口小 命中率低
港府明年4月開始實施垃圾徵費,又表示會在明年內,將智能廚餘回收桶服務擴展至所有公共屋邨,但現實是市民連最基本的「三色分類」也有待提升,最湊手的廢紙鋁罐也往往懶得回收,更遑論比較多工夫的廚餘。此外,近日本港街頭亦出現新款垃圾桶,顏色與舊款相同,高度亦相若,但圓頂設計據說可防止堆放垃圾。問題是與舊款相比,垃圾桶口明顯較小,應是防止棄置大件垃圾,卻難保有人準繩度不佳,隨時被罰3,000元。
參考外國經驗,澳洲的回收箱雖然也是分3種顏色,但覆蓋範圍非常仔細,例如代表可回收垃圾的黃色箱,便規定容器必須用洗碗機洗過,又或者刮走殘留食物;而紙箱則要壓扁,報紙和紙板也必須分開。當地民眾適應毫無問題,就是因為宣傳教育做得好。
本地明年4月起,實施垃圾徵費。本地明年4月起,實施垃圾徵費。
本地明年4月起,實施垃圾徵費。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