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動小巴先導計劃僅收4申請

首階段電動小巴先導試驗計劃,只收到4份申請。 首階段電動小巴先導試驗計劃,只收到4份申請。
首階段電動小巴先導試驗計劃,只收到4份申請。
【本報訊】公共交通運輸在面對鐵路競爭的同時,亦要符合零排放的環保要求。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昨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指有非鐵路公交的營運商反映,隨住鐵路網絡的持續擴張,他們的生存空間不斷收窄之餘,又要面對車輛綠色轉型,關注政府可否參考船隻資助計劃,斥資購買綠色車輛再交由非鐵路公交承辦商營運,以及有無措施加快綠色轉型,並就過剩車輛提出解決方案。政府則指目前沒有斥資購電動小巴的計劃,而首階段電動小巴先導試驗計劃只收到4份申請。
價格昂貴 業界反應冷淡
議員陳紹雄指首階段電動小型巴士的先導試驗計劃已在11月17日截止申請,但申請宗數不似預期,反映業界對計劃沒多大興趣,畢竟電動小巴價格昂貴,即使政府資助額達八成,餘額亦是沉重負擔。另一議員周小松引用疫情前10年的公共交通乘客變化,指港鐵在2008年的佔比由34.7%,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42.4%;同期小巴業界由16.1%下降至14%。他說乘客量下降會影響到小巴的經營環境,無力以合理工資招聘司機,服務質素自然難以符合市民期望。而按趨勢是未來鐵路會繼續擴張,小巴則不斷萎縮,他詢問政府有何實際措施,令業界在未來日子維持經營。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回覆指當較大型的新發展區同新屋苑入伙,料公共交通的需求亦會增加,頻繁的跨境活動亦會為公交帶來新機遇。運輸署亦積極協助業界優化服務以改善營運狀況。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稱,營運商把車隊電動化以配合綠色轉型,政府不排除提供資助,除百分百貸款擔保計劃外,同時亦會協助擴充充電設施。另會動用8,000萬元就公共小型巴士推行先導試驗計劃,資助30輛公共小巴在不同路線進行12個月的試驗,而首階段截止時收到4份申請,環保署希望在明年首季展開試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