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危樹傾倒 殺機滿途 種植應研東方藍圖

「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高矮有序,植樹良策」。 「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高矮有序,植樹良策」。
「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高矮有序,植樹良策」。
學者質疑巡查不足 東呼即應助解困局
路旁樹木倒塌傷及途人的事件不時發生,單計今年首10月已有4,790棵樹倒塌,按年大增逾2.6倍,令人擔心本港樹木管理的情況。學者質疑當局巡查樹木不足,只顧斬樹,倡善用科技及改變管理思維。事實上,東方傳媒機構早已獻出「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馬路與行人路旁植物栽種分多排,高矮有序。即使樹木倒下,塌樹既不會傷及路人,亦不會阻塞交通。《東呼即應》相信藍圖有助阻止慘劇重演。
首10個月4790塌樹 飆2.6倍
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降溫,市區種樹更能淨化空氣。不過,香港寸金尺土,城市密度極高,綠化社區時需認真規劃與管理才能令樹木健康成長。發展局資料顯示,今年首10月受颱風及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而倒塌或嚴重折斷的樹木數目高達4,790棵,比去年約1,320棵,大增超過2.6倍。其中,倒塌最多的樹種為洋紫荊,共有485棵;其次為台灣相思、黃槿、合歡及銀合歡等。
市民王先生表示,香港市區綠化仍有不足,大樹可能因為種植或土壤質量的問題而倒塌,認為可以再做好些,又指路邊種樹需顧及行人安全。市民吳太則指,香港最近10年的城市綠化已經進步很多,但仍比不上新加坡,不論本港還是外國,路邊都會種樹,最重要是種得安全。
發展局表示,今年年初已提出10項改善措施,現正按計劃陸續實施,並正研究識別有長遠而言潛在風險的大型路旁樹木的護理或分階段移除方案等,預計於2025年完成。不過,有專家對改善措施的成效有保留。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趙紹惠表示,各部門所做的樹木巡查和風險評估未完善,政府聲稱所有高危的樹都已被斬掉,但大眾仍會見到有漏斬的樹倒塌。她質疑,現有的風險評估未有考慮打風下雨時對樹木的影響,當局需思考現在的巡查密度是否足夠。她認為街邊的大樹不少已裝上監測盒子,當局評估樹木狀況時應善用數據,利用不同科技加強監察。
當局只顧斬樹 懶維護保養
趙另質疑為何專門管理樹木的部門光想着要去斬樹,特別是一些大樹,而不是提升樹木管理的水平,令香港的樹木健康成長,更具抵抗能力。她強調,風險評估不能視為管理樹木的唯一部分,沒有做好維護和保養,結果樹木倒塌處處「防不勝防」,最終變成「左邊來種樹,右邊去斬樹」,全香港樹木數量只會每況愈下。
翻查資料,新加坡各道路的樹木均經過規劃,樹種亦經精心挑選。當地政府又預計在未來10年撥出50%的土地,約200公頃用於自然公園,令每戶居民都住在離公園步行10分鐘的範圍內。法國巴黎市政府自2014年開始已給市內每棵樹製作「電子身份證」,而即將砍伐的樹木均需要標明病理學等原因,及計劃替代的樹種,並規劃在2026年前嘗試在道路上交替種植不同樹種,令品種更加多樣化。
本報倡高矮有序 路旁種植
事實上,東方傳媒機構早已向港府獻出「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藍圖建議在馬路種植樹木時,距離道路最遠的一行,例如與路邊相距6米,便應種植只生長至5米高的大樹。因此當樹木倒下,塌樹與道路仍有一米距離,不會壓到行人或車輛。中間的一行則應種植高2米的矮小灌木,不會阻礙行車視線之餘,亦避免樹木塌下時對道路構成危機。至於最靠近道路的一行,則以小花及草皮點綴,按時節更換不同顏色的植物,達致色彩斑斕,美化環境之效。 《東呼即應》相信路邊植樹藍圖提出的「高矮有序」為植樹良策,若港府落實藍圖,大可避免塌樹砸車,甚至阻止死傷慘劇重演。
路旁樹木倒塌事件不時發生。路旁樹木倒塌事件不時發生。
路旁樹木倒塌事件不時發生。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