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治安惡浪捲全城 南亞毒瘤惡滿盈

南亞毒瘤作奸犯科,無惡不作,已成「香江日常」。前日深夜,兩名持香港身份證的巴基斯坦男子駕駛客貨車至葵涌,突遭兩名南亞刀賊及兩名國籍不明的同夥行劫並毆傷,車上3千多部手機被掠去,涉款逾2,800萬元。執法部門其後在八鄉接報,涉案客貨車被人縱火焚毀,案件撲朔迷離,唯一肯定的是,南亞兵團已成本港治安的心腹大患!
是次案件古古怪怪,當中會否另有內情,甚至自編自導自演,仍有待調查。但不容否認的是,本港近年涉及南亞兵團的案件不絕如縷,僅今年首5個月,便有300多名非華裔人士涉及盜竊、搶劫、街頭行騙等案件而被捕,佔所有被捕人士之中近一成,當中過百人為持「行街紙」的假難民,反映南亞毒瘤禍港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數日前才有一名印度裔假難民在北角販毒「斷正」,執法部門在其身上及居所搜出懷疑大麻,市值5萬多元。至於「打黑工」的假難民更不在少數,立法會議員直指,近年入境處接獲及有待審核的免遣返聲請個案大增,涉及濫用司法程序,這些假難民來港最大目的就是打黑工搵快錢。入境處文件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仍有約1.47萬名聲請人基於不同理由身在香港,儘管當局透過優化個案處理機制,使上訴委員會得以加快處理聲請上訴個案,例如2022年處理了1,572宗個案,今年1至10月已完成處理2,256宗個案,目標是每年處理不少於3,000宗,但截至今年10月底,尚待上訴委員會處理的上訴個案仍有1,430宗,沒完沒了。
香港之所以淪為「假難民港」,南亞治安毒瘤之所以愈養愈大,根本原因出在港府效法婦人之仁,拒絕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吸引大量來自非戰爭或災區的南亞窮國人民大舉湧港。他們到港後只要提出免遣返聲請便可獲發行街紙,每月還有數以千元計的各項人道津貼,港府每年動用十多億元供養假難民,好吃好住好招待。即使不符合難民資格,他們仍可透過機制免費打官司上訴,過去有些個案瘋狂濫用司法程序,留港超過10年;有些個案甚至倒打一耙,向港府提出起訴而成功獲得巨額人道賠償。在如此優惠的情形下,一傳百,百傳萬,假難民前赴後繼,何足為奇!
由此可見,即使入境處不斷修例,不斷加快審核程序,雙拳始終難敵四手,根本無法遏止假難民湧港。這些人來港後除了打黑工,更會勾結本地黑幫充當打手食大茶飯,甚至有黑幫透過當地中介,在南亞國家招兵買馬。香港治安急劇惡化,各類刑事案件不乏假難民身影,豈是無因!
本報不下多次指出,港府就算不實施即捕即解,也要重設禁閉式難民營,限制假難民活動,從源頭消除他們來港的誘因。最近就連立法會議員也認同,最起碼要設立半開放式營區管理假難民。奈何港府假仁假義,表明並無這方面的打算。對假難民仁慈,即是對守法市民殘忍,香港經濟已經水深火熱,何堪治安毒瘤再踩一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