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下台後也貫徹現實主義

上回講到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任時,如何完美執行以美國利益為先的現實主義外交,包括為了對抗蘇聯而不惜與中國合作,通過在1971年秘密訪華,促成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並為他贏得「中國的好朋友」稱號。
但事實上,由於中國當時仍未完全擺脫文革歪風,中美亦遲遲未能就台灣問題的具體處理達成共識,兩國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當時基辛格早已跟隨其敗選的共和黨主子下台。基辛格離開政府後,偶爾也會獲不同的白宮主人點燈,詢問他對不同國際事務的意見,但他似乎更熱衷於下海搵真銀,擔任一些國內外企業以至官方機構的顧問和說客工作,其游說對象包括美國政府,也包括一些仍然敬重他的外國政府,尤其是中國。
基辛格多達100次的訪華紀錄,有好一部分就是為有意到中國經商的外國企業鋪橋搭路,就像當年他替主子尼克遜訪華鋪路一樣。有人甚至懷疑,中國就是基辛格的主要客戶之一。
「六四事件」後,基辛格力排眾議反對制裁及孤立中國,有人質疑他與中國政府及在華美國企業的關係。但亦有可能他只是貫徹其現實主義思維,因為當時蘇共政權已岌岌可危,若之前與美國關係良好的中共搶先一步倒下,未必符合美國的戰略部署和利益。至於甚麼民主自由、學生訴求和別國人民的性命,作為現實主義者根本不會關心。
2002年,基辛格獲委以調查「911事件」的重任,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光榮。但當被追問會否涉及利益衝突,被質疑其客戶會否包括一些國內外情報機關以至恐怖分子時,基辛格決絕地辭去有關職務,理由是不願公開其客戶詳情。重視利益多於榮耀,再一次展現了其現實主義「風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