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中美難再成為好友

被喻為中國人民老朋友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前逝世。基辛格的一生充滿傳奇,歷史地位尤其是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更是人所共知。但所謂時勢造英雄,基辛格這名中國通當年之所以成為恢復中美關係的重要推手,關鍵在於兩國背後有着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合作。
二戰後,美國與蘇聯成為全球兩個超級大國,不過在意識形態方面針鋒相對而展開冷戰。中國與蘇聯本來是盟友,可蘇聯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中國對蘇聯擴張主義的擔憂增大,甚至公開把蘇聯視為比美國更大的威脅。在此背景下,美國決定與中國建交,謀求遏制蘇聯,增強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而中國亦有意與美國交好,一方面有利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牽制蘇聯的威脅。
中美上世紀70年代建交後,關係起起伏伏,並隨着中國2001年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而展開新的蜜月期。中國加入世貿後,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亦間接令美國得以入口大量廉價的中國貨,享受了十多年高增長、低通脹的好日子。美國也在這段時期通過印美元買中國貨、不斷向外輸出貨幣,鞏固了美元霸權的地位。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美國感覺到明顯的威脅,而通過印錢過好日子的時代,亦隨着債台高築而逐漸走到盡頭。近年美國更視中國為威脅多於合作對象。說到底,這並非誰對誰錯,而是大家的合作關係已難以為繼。
說回基辛格,他的一生見證了中美關係最美好的時光,然而,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關係格局一旦轉變,誰也改變不了交惡的勢頭。如今中美的利益交匯點愈來愈少,縱使基辛格再生,恐怕也難令中美再次成為好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