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冰鑑春秋:諾貝爾獎得主是罪犯?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可能犯下戰爭罪嗎?這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便是甫以百歲高齡過世,縱橫國際外交界數十年,被千夫所指,卻又被萬人景仰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這位「中國人的老朋友」,15歲為逃離納粹的迫害舉家搬遷至美國,參加過二戰著名的「突出部之役」,拿到了哈佛博士,寫下了哈佛有史以來最長的博士論文,提出了著名的「小型核戰爭理論」,一路成為尼克遜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啟動了與前蘇聯的核武裁減條約談判,促成中美關係正常化,還一力主導了從越南撤軍的巴黎談判,讓自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卻也因為他一切以美國利益至上的「實用政治」觀點,導致美國做出轟炸柬埔寨、放棄越南、推翻智利政府等行動,也讓他日後多年一直陷入是否犯下戰爭罪的指控與法庭糾纏。
卸任後,他仍活躍美國外交圈,他抨擊卡特與克林頓的外交政策,認為他們對中東問題操之過急;他為入侵伊拉克提供建言,告訴小布殊:「鎮壓叛亂取得勝利,是撤出伊拉克唯一道路。」甚至在特朗普當選後,他還建議接受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以便讓美國在外交上有更多迴旋空間。
就在今年7月,年滿百歲的他最後一次到訪中國,獲得了習近平的親自接見,顯示了這位見證超過半個世紀國際外交分合的老人,仍舊對這項工作並未忘情,展現了驚人的意志與活力。
基辛格逝世,留下的是一個大半由他擘劃的國際格局,以及世人對他的爭論。無論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現代的美國外交政策到處都充滿其影子,而也由於美國的超強地位,未來基辛格留下的餘波蕩漾,還將影響整個人類非常、非常多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