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臨床研究乏支持 團體倡訂人才發展策略

本港臨床研究缺乏支持。 本港臨床研究缺乏支持。
本港臨床研究缺乏支持。
【本報訊】港府一直有意推動產業多元化。有組織昨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的臨床試驗研究者及研究輔助人員認為缺乏支持,而香港的臨床試驗數目在2015至2021年間卻下降了22%,與中國內地285%的爆發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有七成受訪者相信研究者數量不足是因為醫院醫生的工作超出負荷,以及批核臨床試驗及簽訂合同的流程過長且累贅,建議制訂全面的人才發展策略,縮短試驗啟動時間。
報告指出香港有兩所大學在醫學領域排名全球前50,在藥劑及藥理學則排名前100,而且世界級醫療服務和試驗質量廣受認可,認為有助將香港發展成為全球生物科技樞紐。然而,近年本港生物科技發展卻出現競爭力滯後的問題,研究發現,有七成臨床研究者及研究輔助人員認為研究者數量不足是因為醫院醫生的工作超出負荷,加上行政程序繁複、加班工作不獲認可,令他們對研究工作望而卻步。
無第一層藥審能力 藥廠卻步
另外,有九成受訪者指出目前臨床試驗證書批核需時超過3個月,導致製藥公司因商業考慮難以選擇香港作為試驗基地。加上香港並無進行第一層藥物審查的能力,即審查臨床試驗數據以批准藥物註冊的能力,令製藥公司所產的藥物需先經過外地審批,再來港進行第二層審查,降低了他們在香港進行臨床試驗的意願。
該組織建議,政府應加強其推動臨床研究的角色,在醫務衞生局轄下設立臨床研究所。參考英國國家健康與保健研究所的架構,負責協調大學、醫管局及私營機構,並擴大目前研究辦公室的職權範圍,為臨床創新提供關鍵的人手和資源,又促請縮短試驗啟動時間並提升試驗能力,例如參考澳洲、新加坡及台灣的做法,允許低風險研究項目在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批後,不需再由監管機構重新審批,同時推動倫理委員會互相認可審批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