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郊遊熱浪退潮 鄉野垃圾減少

環保團體指2023年市民減少郊遊,製造的塑膠垃圾數量亦有減少。 環保團體指2023年市民減少郊遊,製造的塑膠垃圾數量亦有減少。
環保團體指2023年市民減少郊遊,製造的塑膠垃圾數量亦有減少。
疫後乏閒餘時間 改變生活習慣
疫情過去,鄉郊環境因遊人減少而大有改善。有環保團體發表2023年《香港郊野垃圾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到郊野散心的次數由去年平均每月3.2次減至今年每月僅2.5次,有45%受訪者均稱疫情結束改變了生活習慣。郊野人數驟減,鄉郊垃圾問題亦獲改善,受訪者認為遠足山徑垃圾問題嚴重的市民比例由早年高位的近七成,回落至今年的不足四成。超過六成受訪者會將食物和飲品包裝帶離郊野;而遊人每次郊遊製造的塑膠垃圾數量更首次跌至不足兩件。團體樂見愈來愈多市民實踐「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自2016年進行《香港郊野垃圾調查》,持續了解市民郊遊習慣,以及製造和處理郊遊垃圾情況。該組織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指,隨着疫情後恢復通關,郊野訪客較高峰期減少。組織調查亦指,三成七受訪者今年到訪郊野次數較去年少,原因是「閒餘時間減少」(57%)及「因疫情結束而改變習慣」(45%)。整體受訪者到訪郊野次數亦下跌逾兩成,亦有約三成受訪者今年到訪郊野次數較去年增加,當中有近半人指因「疫情改變習慣」(40%)。
每次活動廢膠 首跌破兩件
至於郊野垃圾方面,去年郊遊人士每次活動平均會製造2.2件塑膠垃圾,今年下降至1.5件,數量是該項調查以來首次跌破兩件。呂德恒期望隨減用即棄塑膠條例陸續涵蓋多種即棄塑膠產品,市民於郊遊時使用相關用品的情況亦能夠進一步減少。
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郊遊時會製造的垃圾種類是紙巾(66%),其次是食物包裝(65%),膠袋和消毒濕紙巾並列第3位(40%)。調查同時問及市民如何處理郊遊垃圾,超過六成受訪者會將食物和飲品包裝、膠袋、即棄口罩帶離郊野範圍才棄置。
呂德恒特別指出,以往不少市民誤以為果皮等有機物垃圾可棄置野外,讓其自然分解,今年調查則發現五成受訪者會將果皮帶離郊野,比調查初年的三成為高。他提醒市民,有機物於野外分解需要很長時間,過程中會衍生衞生問題,強調任何種類的垃圾都應帶離郊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