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整合區域經濟 防政策碎片化

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公布,「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已投入運行,統攬各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這是區域經濟管理體制的重要調整。近幾年來,統籌區域發展已被確立為「國之大者」,以此來牽引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被列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小組過多 疊床架屋
中央層面,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與之相關,組建相應的領導小組,也成為了標配。這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等。
一般而言,領導小組需要有中央、國家、國務院、全國之類的前綴,以此表明其地位、隸屬關係、授權來源,例如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本世紀初組建的兩大區域經濟機構,即國務院振興東北領導小組、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明確歸屬國務院。但近年來新組建的諸多區域小組卻無中字頭或國字號,或冠以「推進」、「推動」字樣,實際上模糊處理所屬,黨政一體化運作。
再者,諸多領導小組密集成立,除了地方參與省市的不同,部委層面的參與單位實際上大同小異,基本以發改、財政、金融、交通、環保、商務為主。小組數量過多,疊床架屋,運行繁冗,容易造成政策碎片化和重複建設。這些小組辦公室都設在發改委,但依託機構也並不完全一致,比如京津冀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地區經濟司,長江經濟帶小組辦公室設在基礎設施發展司。
因此,本輪改革意義重點在兩方面。一是在高度上,明確掛「中」字頭,確立隸屬關係與主導力量,集中統一領導,在更高維度進行政策制度設計。二是廣度上,將各區域收攏歸一,整合共性,「一盤棋」優化配置力量,對分散化進行糾偏。
以龍頭區域輻射帶動經濟發展,是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的傳統路徑。80年代初,國家劃設14個開發區,成為最早發達的先鋒。後來「開發區熱」氾濫,暴增至數千家,失去意義。第二輪則是新區,從1992年設立上海浦東新區,時隔14年才於2006年成立天津濱海新區,2010年又組建重慶兩江新區。而後新區數量也急速增長,短短幾年擴至19家,以至於一些新區盲目擴張,淪為大白象工程。
數量氾濫的後果就是,開發區不再「發」,新區也不「新」,吸引力下降,區域經濟發展同樣要慎防泛化問題,關鍵在於真正樹立特色,差異發展,定向突破,「以先富帶動後富」仍是不二法門。若然從一開始就一碗水端平,反而容易陷入平均主義,分散力量。這都需要以總體思維來統盤布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