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警惕極端政客上位

今年是疫後復常的第一年,但世界經濟並沒有出現欣欣向榮,很多國家都是疲不能興。阿根廷和荷蘭的大選更出現極端力量上台,令人強烈感受到選民在無奈中求變的一面,也讓人對明年全球大選年抱有更多的擔憂。
一般而言,選民選出極端的政客上台,意味着大部分人生活並不如意,多年來想尋求改善生活卻不成功,因此寧願劍走偏鋒,選擇激進的人主政,即使不成功也要衝擊一下社會。
例如阿根廷長期遭受低增長和高通脹之苦,過去3個月的GDP基本零增長,但過去一年累計的通脹率超過142%,每4個阿根廷人就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下。阿根廷披索匯率不斷跌至新低,中央銀行的儲備在過去4年減少了一半,還背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40億美元的債務。這也解釋了剛過去的總統選舉為何是右翼政客米萊勝出。他的競選主張如撤銷央行、完全不收關稅、取消勞動法等,皆是大膽想法,卻反映出阿根廷國民窮則思變的心態。
至於荷蘭,今年第3季度經濟萎縮0.2%,已是連續3個季度收縮。荷蘭國民收入不增反減,還要為難民問題花費大量公帑,社會怨聲載道。結果有「荷蘭特朗普」之稱的民粹主義者維爾德斯成為最大贏家,帶領極右派自由黨成為議會最大黨。他支持脫歐、反對難民和移民,令歐洲感到驚嚇。
雖然有觀點認為,這些政客只是競選時發表瘋狂的政綱,上台後便會軟化。是否如此有待觀察。但不要忘記,歷史上很多極端的政客例如納粹黨的希特拉,也是在國家經濟不景的時候藉着國民的絕望感而上台的。明年是全球大選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舉行大選,若繼續延續這種極端政客上台的趨勢,對世界局勢的穩定絕非好兆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