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個別錯誤何必渲染

今日的世界跟以往不同,發布訊息要互搶眼球,愈是聳人聽聞,愈具新聞價值,故不知從何時開始,就連考試及評核局發表文憑試閱卷報告,也習染了這種風氣,抓着個別考生的錯誤,便大做文章。今年最經典的「笑料」,就是有考生不知道民國年代的書刊,橫排字體是由右至左書寫,結果將中國共產黨創辦人之一陳獨秀的名字,誤作是「秀獨陳」。
大抵只有極少數甚至可能只有一位考生犯此錯誤,但考評局報告就大肆渲染,指這種錯誤是「匪夷所思」。該報告發表已有大半個月,至今仍有媒體將此事引為笑柄,很多人不知就裏,便誤以為香港學生今不如昔,尤有甚者,可能會罵這一代的年輕人讀書,都是在「讀×片」。
任何一代的香港學生都有優有劣,昔日的人不一定勝於今天。筆者考中學會考,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記得有一位朋友,跟我同齡,就讀於第一級(Band 1)的中學。他考了兩次會考,每次總成績都只得3分,當時要升讀預科,一般須14分。此君矢志要成功,便打算考第3次,我佩服其毅力,乃自告奮勇,替他免費補習,並由中文科教起。
我取來朋友的舊文章一看,心想怪不得成績低劣,他就連「我給你」的書面語也不會寫,竟寫成「我俾你」,但我不覺得這是匪夷所思,不同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程度,何必將人家的個別錯誤上綱上線?於是我由基礎文法開始,慢慢替他補習。或許會有讀者說,陳先生,你這位朋友或許是智力有問題,才會如此吧。不是的,此君智力正常,後來他調整學習方法,也成功考上預科,再升讀大專院校,現在已是中學教師,擔當科主任也有好幾年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