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美信譽崩塌

伊斯蘭國家為了促成以巴永久停火,解救加薩地帶的人道災難,破天荒組成外交部長聯合代表團到各國游說,第一站就選擇北京,印證了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正不斷提升。有人也許認為中國不會全面介入中東事務,更不會直接介入以巴戰爭,對促成雙方停火發揮不了多少作用。其實不然,中國確實不可能直接介入以巴戰爭,卻可以發揮本身影響力,首先與伊斯蘭國家達成共識,再團結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美國和以色列施加壓力,令其不得不有所顧忌。以色列同意暫時停火以交換人質,雖然主要是美國的作用,但與國際社會的施壓和努力也不無關係,當中就有中國的一份貢獻。
事實上,伊斯蘭國家外交代表團將北京作為多邊訪問的第一站,就是對中國的信任,也是對中國抱有很大的期待。有種觀點甚至認為,在以巴衝突問題上,中國已成為伊斯蘭國家共同的「主心骨」。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但國際社會期待中國發揮更大作用,則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在此之前,中國已成功推動沙特與伊朗和解,在中東事務擔當了一定角色,再也不是旁觀者。反觀美國湊合沙特與以色列建交的努力則以失敗告終,證明中美兩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此長彼消。
最明顯的分別在於,中國推行的是王道,一向勸和促談,提倡和平共處,因此得到愈來愈多國家的信任;而美國奉行的則是霸道,肆意欺凌弱國,到處煽風點火,令國際社會愈來愈反感。
尤其是這次以巴衝突中,美國毫無底線地偏袒以色列,縱容其種族滅絕的暴行,引發世界各國尤其是伊斯蘭國家強烈憤慨。伊斯蘭國家懾於美霸淫威,雖然不敢輕易介入戰爭,但對美國的信任感已蕩然無存。這也正是這些國家集體向東看的主要原因,他們希望中國出來主持公道,也相信中國有此能力和意願。
所以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美國不斷拱火戰爭,雖然展示了霸權和實力,但也消耗了信譽和影響力,更遏制了自身的發展。特別是經過俄烏及以巴連續兩場戰爭的消耗,美國顯然已焦頭爛額,五勞七傷,在這種情況下還想獨霸全球,主導世界秩序,已經不可能了。都說中國的道路愈走愈寬,美國的道路愈走愈窄,並非無的放矢,這正是王道和霸道的區別,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