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金融強國

中國經濟的最大挑戰,不是工業生產、投資或消費,也不是貿易,而是金融。通過金融操作,中國歷年的儲蓄積累,乃至今後的收益,都可以一下子地失掉,由富國轉變為窮國。
日本在1985年後的遭遇,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的金融開放與變革,便造就二、三十年的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水準不升反降。即使在金融危機之後重新積累儲蓄,卻已變成美國手中的資產。日本內部資金外流,國內投資缺乏,發展乏力。日本以外,國際上歷次的金融危機都製造出不少國家悲劇,由富轉貧,乃至長期陷入貧困陷阱而不可自拔。
中國亦曾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幸好金融體制未完全開放,海外金融泡沫和泡沫穿破後的衝擊,都可阻於國門之外,只損失了在海外的資產。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為救美國經濟而大發貨幣,亦同時加快了金融的對外開放,中國企業海外發行美元債券大增,中國的股市債市,亦通過與香港的股債通和其他管道開放給國際資本,中國金融大門再不如以前那樣緊守,開放度大則對國際金融市場依賴度也大,加以體制因素,中國每年外逃資金龐大,逾萬億元人民幣。當前中國的金融很容易受國際因素(特別是針對性的金融投機)衝擊,金融風險從來沒有這麼巨大。
中國政府的反應是建立中央金融委員會,統籌管理全國的金融,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監管不力、漏洞百出的情況。以中央統籌便是政治掛帥,以全國大局利益為重,不再被個別金融行業以專業或所謂市場因素來自把自為。這樣的做法,打破了西方傳來的中央銀行獨立王國的制度,也抑制股債市場利潤為主、市場為主的市場寡頭操控傾向,並制止利用股債市場把內地資金非法地運出國外的行為。這反映中國政府針對時弊,依據國情和市場上的實際情況,構建中國本土的穩健金融體制。
不過,過於集中、過於政治化,不僅會對金融過度的監管控制,妨礙金融對實質經濟的支持,更容易在政策有誤時帶來更大的危機。
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員會開會議決建設中國為金融強國。同時中美元首會晤後,中國開放美國第二大金融集團萬事達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強國的政策與開放美資進入有否關連呢?更根本的問題是,怎樣才算金融強國,是像美國那樣金融化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