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港人壓力亞太稱冠 莫待爆煲促增支援

早前有調查發現,高達87%港人自認為壓力過大。 早前有調查發現,高達87%港人自認為壓力過大。
早前有調查發現,高達87%港人自認為壓力過大。
東呼重視市民情緒 即應訴求不言累
香港人日理萬機,其壓力水平在亞太區稱冠,在全球15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3。《東呼即應》跟進,早前有調查發現,高達87%港人自認為壓力過大,惟港府對精神病患者卻缺乏足夠支援,問題累積起來遲早爆煲。當局應及早識別有自殘或暴力傾向的高危個案,即應方能解決問題。
香港被人笑稱是「國際大刀會」,社區不時有行為異常事件發生,有人裸體行街,又虐待動物,以至出現無差別斬人案,可說是防不勝防。
40項檢討 6年不足一半落實
精神科專科醫生汪嘉佑表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沒有暴力傾向,不過有小部分病人,譬如思覺失調,雙向情緒病,可能會增加暴力傾向的風險。雖然整體精神科病人有暴力傾向較少,但較一般正常人,風險其實稍高。一般精神病患者自殘傾向,較傷害其他人為高。通常他們的負面情緒較多,譬如不開心、緊張,在負面情緒下患者會怪責自己,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通常會避開與人接觸,避開與人有爭拗的機會較高,較少特意爭取機會,向人表示自己意見,所以他們自殘的傾向多過傷害其他人。
為檢視港人精神健康情況,作為醫務衞生局前身的食物及衞生局,旗下的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曾於2017年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提出40項建議,但事隔6年只有不足一半建議已落實。
資源不足輪症苦等 病患陷困
根據醫管局資料,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精神科門診共有51,389個預約新症,緊急新症平均輪候時間需要一星期,穩定新症最長更需要輪候63至95星期。上述數字,尚未反映隱藏社區的精神病患者。有市民認為,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有病患者沒有依時覆診,但院方亦不會主動聯絡;有人則批評輪候時間極長。
汪嘉佑表示,目前支援有一定局限及進步空間,可能人手不足是重要缺失,令診症時間相對短。另外,對新型治療的訓練及使用率不足,例如腦磁激或者其他神經刺激性治療。再者,香港努力爭取更多公私營合作,但業內角度相對較保守,發展亦較緩慢,所以始終等候時間或者與醫生會面機會,坦白說不多。
面對日益增加的精神病患者以及政府資源嚴重不足的困局,《東呼即應》建議政府需帶頭投放更多資源,而作為一般市民,亦應該多加留意及關心身邊人的情緒問題。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