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3萬呎高 下投探空儀 立體數據 助預測颱風

經改裝後的定翼機(圖)會從3萬多呎高空投放探空儀。 經改裝後的定翼機(圖)會從3萬多呎高空投放探空儀。
經改裝後的定翼機(圖)會從3萬多呎高空投放探空儀。
飛服隊7年出動57次 涉38熱帶氣旋
飛行服務隊與香港天文台自2016年引入「下投式探空系統」,以便每逢颱風期間透過定翼機,有效安全地偵測及收集熱帶氣旋數據。政府飛行服務隊表示,至今已就系統出勤57次,共收集38個熱帶氣旋數據。天文台則指,做法有效協助掌握颱風強度及其三維結構數據。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空勤主任曾志浩表示,「下投式探空系統」利用經改裝後的定翼機,從3.1萬至3.5萬呎高空,投放6至10枚內置氣象探測器及全球衞星定位系統的探空儀,在下降過程中記錄不同位置的風向、風速、溫度、氣壓及濕度等數據,再由無線電發射裝置傳送至飛機,相關數據會即時傳送予天文台分析。探空儀由下投至到達海面,整個過程需時約13至14分鐘。
下投至海面 需約14分鐘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機師陳綺玲指,下投式探測器仍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風險,尤其當執行相關任務,定翼機飛行至高度約3萬多呎高空,在熱帶氣旋氣流內執行任務時會遇到氣流不穩,甚至結冰等情況。她續指,若遇到機艙失壓,機師只可在30至60秒內作出反應,包括戴上氧氣罩及急速下降,故強調執行任務的機師均已接受相關訓練及考核,以及擁有多年的拯救經驗。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張冰稱,以往使用飛機要進入熱帶氣旋內,只能收集平面氣象數據;至於使用下投式探空儀,則可取得垂直的氣象數據,有助分析熱帶氣旋強度及其三維結構,故較為安全及有效。
張續指,「下投式探空系統」推出多年,探測儀的軟硬件亦有不斷更新,譬如現時是採用RD41型號,不論信號傳輸或全球衞星定位接收均較舊型號穩定,有助更有效地收集更準確的數據。
軟硬件更新 日夜可出勤
他又提到,以往飛行服務隊只會在日間進行探測,隨着技術逐漸成熟,現時更可在晚間出動,甚或出勤率亦有增加,「1日出(動)兩次,連續做兩、3日」。
定翼機由機身一則的洞孔向外投放探空儀。(葉名軒攝)定翼機由機身一則的洞孔向外投放探空儀。(葉名軒攝)
定翼機由機身一則的洞孔向外投放探空儀。(葉名軒攝)
探空儀內置氣象探測器及全球衞星定位系統。探空儀內置氣象探測器及全球衞星定位系統。
探空儀內置氣象探測器及全球衞星定位系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