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舊樓如計時彈 政黨促設重建KPI

舊區樓宇接連發生冧石屎事故。 舊區樓宇接連發生冧石屎事故。
舊區樓宇接連發生冧石屎事故。
【本報訊】香港樓宇老化問題嚴重,近月各區亦先後出現多宗石屎倒塌事件。有政黨認為舊樓為香港帶來安全、衞生等問題,形容為「計時炸彈」,促請政府全面檢討《市區重建策略》為舊區設立重建績效指標(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為了解決市建局的財政問題,該黨建議政府再度向市建局注資,並推動樓市全面撤辣和豁免禁售期,以加快重建工作。市建局歡迎經民聯關注舊區老化問題及相關建議。
經民聯昨發表「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現時超過設計使用期限的私人樓宇超過8,700幢,部分缺乏定期保養維修,單位內外均出現明顯折舊。當中「三無大廈」更沒有法團處理維修事宜,亦有不同的衞生問題蟲鼠橫行,對居民造成極大安全隱患。
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
工程界議員盧偉國建議政府檢討《市區重建策略》為舊區設立重建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相信可提供1.1萬個住宅單位,讓至少3萬人居住,同時創造出約一萬個就業職位。盧又認為現時市建局有多項業務,憂重建發展職責被削,為加快重建倡日後明確規定重建為市建局運作的核心業務。另外,市建局在2022至2023年度錄得35.3億港元虧損,為讓市建局更好處理重建,盧促請當局再度注資,並成立重建基金。
被問及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創造出近一萬個就業職位,會否造成人力短缺,盧偉國重申舊區重建為不爭事實,在人力問題上,政府要採取適當措施例如本地培訓,加聘外勞。另一議員林健鋒則相信政府非今日需要一下子重建,當局有時間處理好有關問題。
林健鋒又指私人發展商為重建主導力量,而雖然政府將會減辣,但他認為現時稅款「都唔小」,建議當局降低或取消辣招這一件「絆腳石」,同時考慮豁免舊樓重建的禁售期,以減省重建成本,加快重建步驟。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則強調社會對公私營合作有誤解,社會上有人批評為官商勾結,更形容為洪水猛獸,但他指出事實上幾條隧道都為公私營合作。
建議組織三無大廈清潔隊
對於正等候重建的舊樓,議員梁美芬則認為當局可以進一步拓展「聯廈聯管」安排至其他地區,同時組織專門負責「三無大廈」的清潔隊,定期清潔各區的「三無大廈」,以及利用關愛隊設立專職人員跟進舊樓維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