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單靠夜經濟小吃街難救旅業 議員倡准內地客一周多行來港

疫後來港旅客減少,對經濟造成打擊。 疫後來港旅客減少,對經濟造成打擊。
疫後來港旅客減少,對經濟造成打擊。
【本報訊】香港疫後旅遊業未復甦,為刺激本港經濟,有議員指不能單靠夜經濟、小吃街等,政府必須重新思考香港旅業的定位,亦有議員建議讓內地遊客可一周多行來港,同時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吸引更多遊客訪港,刺激經濟。
江玉歡昨在立法會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時指出,旅遊業服務專業化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趨勢,儘管過去以零售支撐低稅制等,令香港一度成為旅遊目的地,然而市場已變,以往遊客來港爆買的景況不再,而當爆買泡沫被戳破,香港旅遊是否仍有競爭力?過去的旅遊策略是否仍然奏效?她主張政府應重新思考香港旅業的定位,認為夜經濟、小吃街等,是無法完全代表香港的底蘊和文化,做得不好只是東施效顰而已。
打造海濱成全球獨特景點
江指香港的旅遊資源眾多,如海濱長廊已進行修建步行道的改進工程,其實可以做得更多,她舉例指首爾改造污染河道為休閒勝地、布宜諾斯艾利斯將港口改造為極具吸引力的零售及商業區、邁阿密實施10年計劃對水岸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她建議政府發起國際競賽,邀著名建築公司將香港海濱發展成獨特的全球景點並提出建議,將市民日常生活的地點進而發展成高端遊客享受香港的場地。她深信如果重新打造成Reimagine Hong Kong,香港必定成為國際企業的上佳選擇。
針對吸引遊客方面,議員邵家輝指當局應讓內地遊客可以一周多行來港,同時個人遊城市放寬多些。現時內地居民攜帶在境外獲取的自用物品總值,必須在5,000元人民幣內,否則應繳關稅,他建議在港消費超過5,000元人民幣要交稅的要求,提升至一萬元人民幣,吸引更多遊客訪港,刺激經濟。
但邵認為政府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是成功的例子,建議政府可帶頭做更多不同活動,例如發展「演唱會經濟」,相信香港有不少天王巨星,如經常舉辦演唱會,可以吸引不少旅客來港。他又指政府可發展更多特色旅遊,香港不少島嶼都有陽光與海灘,建議當局多加善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