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小學人文科教「國家與我」

教育局昨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經重整後將涵蓋6個範疇,加強國民教育等。 教育局昨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經重整後將涵蓋6個範疇,加強國民教育等。
教育局昨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經重整後將涵蓋6個範疇,加強國民教育等。
課程涵蓋6範疇 加強公民守法意識
政府決定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由2025/26學年起逐步推行。教育局昨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絕大部分課程框架將沿用常識科的學習範疇及學習重點,課程經重整後將涵蓋6個範疇,其中「國家與我」範疇,將教授學生有關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國家歷史發展、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課程又會教授學生遵守規則和法律等,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局建議,學校靈活善用學時規劃,包括學科佔總課時應不少於7%。
小學人文科將分為「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和「世界與我」共6個範疇。教育局建議,學校進行規劃課程時,學科應佔總課時不少於7%,彈性課時則不多於20%,其中小一至小二每年建議總課節為64節,佔約37小時;小三至小六則為96節,約56小時。
「國家與我」範疇還會教授學生認識國旗、國徽、國歌、區旗及區徽等,增加學生對國家歷史、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藉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以及國民身份認同。至於「社會與公民」範疇,則會教授學生有關《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了解特區政府的組織及運作、遵守規則和法律等。
三年級需學《國安法》內容
學習主題按年級劃分,小一需明白「有國才有家」、法律不允許損毀或塗鴉國旗、國徽、區旗及區徽等;小二則需清楚「香港自古以來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小三更需認識國家版圖,並學習《國安法》內容;到高小部分,小六則要開始了解日本侵華戰爭的原因,以及抗戰時間的發展,譬如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等,並了解香港各界為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歷史等。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科學)林威廉表示,局方將每年為小學人文科提供約4,000個教師訓練名額,以提升教師授課的專業能力。局方亦會另設「小學人文科學習圈」,邀請有興趣學校加入,活動包括經驗交流、觀課活動、經驗分享會等,以加強小學人文科教師的專業交流,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
教育局表示,計劃25/26學年先在小一及小四推行人文科,之後逐年擴展,直至27/28學年全面推行;局方稍後將會為教科書出版商舉辦簡介會,講解課程內容,預計首批教科書最快在後年完成審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