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改善市容人樂見 最怕胡混已入骨

現屆政府上場後,擺出重視民生姿態,第一場「大騷」便是打擊衞生黑點,更自詡取得顯著成效。但別說不少黑點已極速打回原形,老鼠蚊蟲從未減少,就說當局擬修例擴大食環署執法權力,冀打擊「老大難」的店舖阻街及環境衞生問題,出發點雖好,惟食環署怠忽職守根深柢固,若劣根不改,不管如何修例擴權都只是形式主義而已。
港府聲稱,為提升各項環境衞生執法效率,建議賦權食環署可在毋須警方協助下移除阻街店舖的阻礙物品,並將拒絕政府人員進入處所調查訂為違法行為,署方亦可於受蟲鼠侵擾的地方設置器材,以監測蟲鼠滋生的情況等。環境及生態局昨日起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事實上,當局早前已修訂《定額罰款條例》,調高公眾地方亂拋垃圾、吐痰等罰款,由原本1,500元倍增至3,000元;針對店舖的「公眾地方造成阻礙」及「非法擺放廢物」罰款,亦上調3倍至6,000元,並於上月22日起實施。
不問可知,當局自認調高罰款後收效顯著,故現在欲更進一步擴大食環署的執法權力。誠然,搞好環境衞生、改善市容人人樂見,法例再嚴再多也不過分,修例毫無疑問必獲通過。然而,香港許多問題,從來不是源於缺乏法例,而是源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令法律淪為一紙空文。就以野豬滋擾為例,當局早就將全港列為禁餵區,並提高餵飼野生動物罰款至一萬元,但至今未聞有人被重金罰款,反而野豬大鬧市區成為常態。更不必說,食環署一直有權有責就環境衞生問題執法,事實卻是人員從來沒有打好這份工,一味敷衍了事。單是本報,曾多次圖文並茂報道公共街市老鼠亂竄,有肉食店將新鮮豬殼丟在路邊引來群鼠開餐,惟每次向食環署舉報,該署總是施施然表示「巡視後沒有發現」,令人側目。
至於是次修例,亦建議賦權食環署設置器材監測蟲鼠滋生情況,並將干擾器材訂為違法。這一點更令人質疑,皆因干擾器材者不是別人,往往就是食環署人員。食環署曾被揭發蚊患指數造假,在採集誘蚊產卵器指數前「大清洗」;至於個別地區鼠患指數「清零」,更是為人詬病。就連申訴專員公署都多次對食環署滅鼠不力主動進行調查,可知禍起蕭牆,本港環境衞生之所以長期沒有改善,根本問題就是來自食環署不作為。
當然,擴大食環署執法權力,毋須警方協助便可移除阻街物品,加快執法流程,出發點始終是好,但這只是最理想情況,現實未必這麼簡單。正如食環署工會擔心,此舉可能會引發人員與商戶爭執,加劇對立,何況該署人手不足,自2000年至今都未有增加人手,期間更不斷流失,擔心影響修例成效,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總而言之,加強執法大方向正確,關鍵是能否真正落實。食環署向來胡混度日,會否因為政府換了一屆便忽然脫胎換骨,想也想得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