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政治意義

拜登與習近平在三藩市的會面,政治意義大於實際內容。會談代表溝通,但沒有真正談判,因而兩國主要爭議的問題都不在公開討論之列。有提及台灣,還是各自表述。拜登支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內容性質已變,便是中美矛盾今後重點。會後美國國防部長說會繼續給台灣供應武器,正是給拜登的「一個中國」立場作出權威的詮釋。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共識,只是還未到破裂衝突之時,各自表述掩蓋分歧,卻無妥協。
「習拜會」僅餘雙方暫緩衝突的政治意義,氣候問題、毒品問題應歸技術官僚處理,哪用國家元首在國際場所拉雜來進行磋商?中美矛盾在習拜會後不會消除,但可能暫時不會進一步激化,兩國都可以在劍拔弩張的緊張形勢中抽身而出,應對各自內外的危機或挑戰。政治意義是暫時休戰,底下還可有各種動作,不是兩國和好,友好合作。
這樣的暫時休戰,至少可維持至明年美國總統選舉之時,總統之位換人,政策自變。拜登連任成功的話,對中國可能又是另一副嘴臉。在會談營造友好氣氛之際,拜登還可再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其仇華仇共之心暴露。與華休戰,不過是為勢所逼,不是他和他代表的勢力所心甘情願。也因此,若美國現時面對的內外危機與挑戰,在近期有所緩減的話,對華政策亦可能會變。拜登政府並沒有詳細謀定的對華戰略,總的方向在美國是抑制打擊中國的發展,但具體的手段與策略,美國各黨各派都有差別。在對付中國的大前提下,可急可緩,可經濟、金融,也可全方位的攻擊。拜登政府與民主黨還在摸索對華之策,共和黨亦然,美國政府具體的對華政策便容易有變,美國部分利益集團亦爭取推行對它們有利可圖的政策。
即如今次習拜會,美國主動,當然是拜登政府取捨之下的決定,目的不是兩國和好,也不是為了兩國聯手穩定世局,而是純粹美國的利益,為勢所逼,不能不如此。利益是絕對的,美國的問題只是其利益之間的博弈,但國內外形勢也還有拜登政府與主要既得利益者所不能操縱控制,因而有為勢所逼之困。
中國只是順水推舟,借機建設中國的發展和開拓西方以外的全球化空間,對美國虛與委蛇,原則立場不因此而改變,這是以不變應萬變,以堅持原則來對抗欺騙性的Détente(關係和緩或和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