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殺警號 研識別高危學生 緊急機制仍要等

學生的情緒健康備受關注。 學生的情緒健康備受關注。
學生的情緒健康備受關注。
3個月已24宗 負面情緒爆煲嚴重
近期接連發生學生自殺輕生的消息,引起家長、學界及社會關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有議員就3個月內已有24名學生自殺一事提出質詢,也有議員引述有意見認為「學校環境造就失敗者」,政府如何改善這些負面看法。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坦承,近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已經響起了巨大警號,政府高度關注,教育局會檢視及分析風險因素,協助學校盡快辨識隱蔽的高風險學生,以進行介入和輔導。該局官員在另一場合則透露,教育局會盡快舉辦家長教育講座,協助築起防護網。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現時距離開學不到三個月,本港已有24名學生自殺,情況令人痛心,他關注情緒遭受困擾的學生,可能不會主動尋求協助,當局雖會透過「醫、教、社」協作,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往往未能及早發現有需要個案,他認為當局應該制訂緊急應變措施。
促改變「上學是負擔 」 調整課程減壓
李夏茵表示,醫務衞生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正在研究建立以學校為本的緊急機制,教師和學校社工會盡快識別自殺風險較高的學生,及時提供支援,並為有需要的學校配對社會資源,包括社署的註冊社工和非政府機構的輔助醫務人員;嚴重個案則會轉介至醫院管理局精神科優先治療處理。
議員鄧家彪亦指,政府應改變「上學是負擔」、「學校環境造就失敗者」等負面印象,並調整學校課程和活動,減輕學生壓力。議員陳凱欣則表示,今年學童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部分更在校園內發生,相信與學童在疫情後要追落後,功課壓力大大增加有關,建議政府介入檢視功課量。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除了老師要當好把關,家長在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透露教育局將盡快舉辦家長教育講座,協助築起防護網。施續指,有部分學校的小息午餐時間太短,當局會要求校方檢視,讓學生有喘息空間,希望學生有較長時間在校園聊天和參與球類活動,相信有一定幫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