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研細菌纖維素 製包裝膜走塑

BC基薄膜(左)由細菌纖維素(右)所造成。(袁志豪攝) BC基薄膜(左)由細菌纖維素(右)所造成。(袁志豪攝)
BC基薄膜(左)由細菌纖維素(右)所造成。(袁志豪攝)
【本報訊】難以自然分解的膠袋用完即棄,十分不環保。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團隊利用菌類研發出「細菌纖維素」,能夠製造新的包裝材料「BC基薄膜」,不單止能如膠袋一樣拉伸延展,又能在自然環境下降解,亦對人體無害,甚至直接食用。團體期望新的可降解包裝膜可取代塑膠,為地球走塑。
這種「細菌纖維素」由木麴菌與酵母菌的共生菌體製造而成。通稱「紅茶菌」的共生菌體原用於製作康普茶。中大理學院研究團隊將木麴菌基因改造,令它分泌出纖維素,形成生物膜,並經過微生物發酵後便成為「細菌纖維素」,過程中毋須砍樹來提取纖維。
埋泥土兩個月自然分解
團隊指出,細菌纖維素所製成的「BC基薄膜」的拉伸效果雖與膠袋類似,卻毋須如膠袋一樣等待數百年才能降解。中大理學院助理院長兼化學系教授魏濤表示,包裝膜只需要放入泥土約兩個月便能自然分解,而且不含有毒溶劑和添加化合物,在乾、濕狀態下同樣穩定,對人體無害,還能直接食用。
魏濤續指,食品包裝膜生產過程簡單,卻能有效阻隔水蒸氣及氧氣,有助延長食品保鮮期,有望取代商業塑膠。不過,魏承認,塑膠的成本較低,包裝膜的售價難較塑膠更平,仍需時改進物料等,令其廣泛於坊間應用,逐步取代塑膠。
中大理學院團隊利用細菌類研發新的可降解包裝材料。中大理學院團隊利用細菌類研發新的可降解包裝材料。
中大理學院團隊利用細菌類研發新的可降解包裝材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