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專利腸道微生態移植 成功率達90%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新技術提升腸道微生態移植成效。(袁志豪攝)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新技術提升腸道微生態移植成效。(袁志豪攝)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新技術提升腸道微生態移植成效。(袁志豪攝)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功研發專利技術MOZAIC,提升腸道微生態移植成效,為患上難治性或復發性的難辨梭菌感染病人提供治療。比起傳統抗生素治療,新療法能夠把患者的生存中位數由2.1年提升至4.7年,升幅達一倍以上。近年歐美醫院均有採用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把健康人士的菌群利用內視鏡移植到患者體內,惟成功率參差,由40%至80%不等,新技術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微生物群及基因,優化菌群,成功率可提升至90%以上;中大醫學院向醫管局提供技術,協助應付個案增長,期望減低患者住院次數及時間。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葉碧瑤表示,難辨梭菌感染常見病徵包括發燒、肚痛、肚瀉,嚴重可致排便出血。傳統抗生素治療會將腸道的好菌一併殺死,復發率亦達35%。中大醫學院自2013年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引入FMT治療,作為臨床試驗用途,至今完成逾800宗案例,並成功研發新技術,透過內視鏡方式在腸道注射溶液,重建患者腸道微生物生態,治療成功率達90%以上,患者生存中位數亦由2.1年提升至4.7年。
治難辨梭菌 生存中位數倍增
醫管局上月初起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試行,並擬明年第一、二季擴至屯門醫院及瑪嘉烈醫院。中大醫學院指,難辨梭菌感染的發病率過往幾年有上升趨勢,以威爾斯醫院為例,現時平均每月約有15至20宗新增個案,院方會與醫管局合作,為轄下醫院患上難治性或復發性的難辨梭菌感染病人,提供治療。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新技術不但能提升患者存活率,亦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從而減省醫療成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