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樓市冧個不停 減辣徹底失敗

香港經濟全面向下,不僅全年經濟增長被調低,直接關係到市民財富的樓市更是跌無止境。目前負資產個案飆升至逾萬宗,整體住宅按揭貸款拖欠比率,亦由2021年12月底的0.04%,上升至今年9月底的0.07%。儘管升幅仍屬輕微,但在息口高企而樓價無力止跌之際,恐怕負資產和貸款拖欠情況只會不斷惡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拍心口保證現時沒有銀行大規模追收欠款情況,強調只要借款人如期還款,銀行一般不會要求提早還錢。誠然,大規模追收欠款目前尚未發生,但隨着經濟進一步下行,銀行也要自保,誰能保證極端情況不會出現?例如不少人向銀行申請按揭時,申報物業為自住,私下則將物業出租,一旦被發現,銀行輕則要求轉為出租物業承做的五成按揭,補回差額,重則向業主「Call Loan」;另有個案是,業主將按給銀行的物業在財務公司做二按,違反金管局條例,結果遭銀行追收欠款。
隨着樓市跌跌不休,負資產湧現,貸款拖欠比率肯定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這絕非危言聳聽,皆因樓市完全沒有止跌回升的利好因素出現,《施政報告》雖然提出為樓市「減辣」,冀刺激入市,但事與願違,交投依然極之淡靜,二手樓價格更直線插水。君不見,港島東區老牌屋苑南豐新邨,一個兩房單位最近以455萬元出售,業主放盤4個月,劈價接近200萬元,幅度之大,令人咋舌。此外,有業主於2020年12月,以約850萬元購入紅磡都會軒2座一低層單位,持貨不足3年,在辣招鬆綁後即時沽貨,近日以738萬元成交,帳面虧損過百萬元,單位貶值逾13%。
上述情況只是冰山一角,近兩三年入市的業主,現在沽貨肯定百分百蝕讓離場。饒是如此,蝕讓個案依然不斷湧現,這除了個人原因,更大理由是業主對前景悲觀,擔心遲賣蝕得更甘。不湯不水的減辣措施顯然無效,甚至適得其反。難為高官仍在自欺欺人,不是說「市場反應冷靜是好事」,就是說「市場需要時間適應」。試問把頭埋在沙堆,對救市有甚麼幫助?
必須強調,香港一直奉行自由市場原則,過去因為樓市失控狂飆、炒風過盛而衍生許多問題,港府不得不祭出辣招遏抑樓市。惟時移勢易,環球經濟變得不明朗,美國激進加息令供樓成本大增,本港炒風已然絕迹,港府好應該撤銷所有辣招讓市場自行調節,無招勝有招。偏偏高官船頭驚鬼、船尾驚賊,辣招依然留下尾巴,有意置業人士既要擔心樓價愈跌愈有,又要顧忌政府不久後可能再度減辣,影響入市決定。
雪上加霜的是,本港財政儲備創近年新低之餘,財赤則屢創新高,港府極度倚賴的賣地收入又不如理想,今年已有6幅地皮流標。樓市一日沒有起色,發展商一日不會大手筆投地發展,市民和商家荷包大縮水,形成的負面財富效應,有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一損俱損。港府一味被動應對,香港如何度過經濟厄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