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戰略機遇期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世界上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不會超過5個。這種說法也許有點誇張,但也不是全無道理,在美國霸權之下,有些國家甘當附庸,有些國家身不由己,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堅持獨立自主。即使是曾被認為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歐盟,也無法實現戰略自主,一切唯美國馬首是瞻。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被美國深深綁架,完全失去自我,只能跟在華盛頓後面亦步亦趨。最近美國調整對華政策,實現中美元首峰會,經常對華擺出不友好姿態的歐盟顯然也坐不住了,急忙調整步伐,改善中歐關係的意圖彰彰明甚。
據外媒透露,歐盟計劃下個月與中國舉行峰會,屆時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將聯袂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面對面會談。萊恩被視為美國代理人,一向緊跟華盛頓,維護美國利益多於歐盟利益,因此對華政策咄咄逼人,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好話。而最近她明顯放低身段,頻頻對華伸出橄欖枝,大有前倨後恭的味道。按照其說法,歐盟必須正確對待中國,中歐關係存在明顯的競爭因素,但這種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而非對立的。
這種話從對華強硬派萊恩口中說出來,令人有點難以置信。就在不久前,她還在強調「去風險」,指摘中國想「系統性改變國際秩序」,沒有遵守貿易規則,所以積極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現在忽然降低聲調,不談「去風險」,改談「建設性競爭」,果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為何有此轉變?顯然是邯鄲學步,眼看美國調整對華政策,歐盟豈能不跟隨。
其實不止歐盟,日本和南韓等美國的附庸也聞風而動,爭相表態希望和中國舉行峰會。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更是坐言起行,率先訪問中國,實現了華麗轉身。畢竟過去幾年莫里森政府跟隨美國瘋狂反華,結果甚麼好處也沒有撈到,反令澳洲紅酒和龍蝦等產品失去中國市場,還被美英忽悠簽下核潛艇巨額訂單,從此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相對而言,阿爾巴內塞政府比莫里森政府理智得多、務實得多。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國調整對華關係是為了本身利益,一眾附庸國見風使舵也是為了本身利益,不值得大驚小怪,反而為中國迎來又一次戰略機遇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