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不能坐視

中國會否從以巴之戰中得益?
中國拉攏伊朗與沙特阿拉伯合作,聯手推動區域的和平發展與建設。伊朗與沙特和解,不再衝突,且以互補的條件進行建設。中國當可得益與它們和其他中東國家作經貿與投資。即使敍利亞,中國已協議協助重建。就當地的重建與基本建設,土耳其沒法與中國競爭,歐盟更不可能分一杯羹。日韓亦缺當地的政治合作關係。
在和平發展環境中,一帶一路戰略當可恢復歷史上絲綢之路的中東繁榮,中國便必然獲利。但若以色列啟動全面戰爭,中東由和平發展轉為戰火連天,中國的機會便失落。即使可供應武器,中東的軍工生產當以伊朗為主,輔以俄羅斯的出口,中國即使有無人機等,份額不大。中國政府且在政治上有所顧忌,不敢供應反美以的聯盟國家,經貿發展的現在和未來收益便多會損失。
以巴之戰使美國西方在國際上的道德形象盡失。雖說是國際上反以和支持以色列的聲勢相近,但後者是以色列與美國等策動和資助,缺乏政治的誠意,收買來的民意與支持難以長久。當戰事膠着延長,以軍的種族清洗手段更為暴露,國際上反以反美的聲勢會大增,個別國家的政府更多地公開譴責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以色列右翼政府更瘋狂地殺害平民,與世界為敵,國際的聲勢反以反美便更為高漲。在這當中,中國會怎樣做?是堅持中立(其中當有與以色列合作關係的顧忌,一如俄羅斯),只用口頭和文字呼籲停火,在聯合國投反對或行使否決權,譴責美以,阻止美以利用和抗拒聯合國。若只此而已,便可能與國際反美以熱潮之勢相反,會不會被視為縱容以色列,明批暗幫,更被視為投機取巧,缺乏國際公義和道德感,不採行動救援加薩人民?
即在國內,中國在以色列阻撓下,不敢立即撤僑。眼看西方國家撤僑,中國被冷遇而無法以中國人性命為重而堅持撤僑。一在國內當被批評;二在國際也顯得軟弱無力。
撤僑無法,也缺少援助加薩,中國政府在國內外眼中便缺乏救援加薩人民的勇氣與道義道德。怎樣以此說服國際,中國可捍衞國際秩序、公義與人道主義?坐視加薩的種族滅絕,而不採行動制止,中國與其他國家也一樣缺乏勇氣,不敢與美以抗衡,人類命運共同體又從何說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